自打PS5和Xbox Series X等次世代游戏主机推出以来,关于谁才是次世代最佳适配屏幕的言论就甚嚣日上。目前来看,PS5、Xbox Series X等次世代主机的显著特征是更高的屏幕刷新率、更高的分辨率、更快的游戏加载时间。
近日,我们很荣幸拿到了LG OLED65C1PCB电视,即65英寸LG C1 OLED 4K电视,作为LG CX OLED 4K电视的续作,LG OLED C1延续了CX主机全适配与G-sync和Freesync认证的优势。而从此前外媒关于CX的评论来看,LG CX在各项综合评分也超越了其他品牌的OLED旗舰机型,尤其是在Video Games、HDR Gaming、PC Monitor 三个游戏相关的评分中全面压制其他机型,成为用户选择次世代屏幕的首要选择。
那这次发售的LG OLED C1有何惊艳之处,它又能否适配次世代主机,为玩家提供更好的游戏体验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测试下这款LG OLED C1。
科普:“LG CX OLED 4K电视”是权威专业媒体Rtings.com评选出的2021年春季最佳游戏电视(同时也是“最佳PS5适配电视”和“最佳Xbox Series X适配电视”)
正片开始:
LG C1 OLED 4K电视:OLED65C1PCB
那作为今天主要测试环节,LGOLED65C1PCB和两部次世代游戏主机的结合马上开始:
·Xbox Series X
LGOLED65C1PCB搭配微软Xbox Series X游戏主机
《极限竞速:地平线4》游戏体验实拍
高速切换的动画开场画面流畅,压迫感十足
缓慢释放的烟雾和高速转动的车轮轮番轰炸视觉感官
在游戏开始前的过场动画实拍中,已经可以直观感受到LG OLED65C1PCB惊人的质感体现,色彩饱和度很高,而且在纯净黑场的支撑下,画面呈现的视觉冲击力也令人非常满意。
高速行驶中,周边景物表现清晰平滑
光影效果出众,车身质感十足,天空景致清澈
建筑物细节丰满,景深递进柔和不突兀
游戏过程中,我们仔细观察了赛道周边、远景环境、明暗切换等考校游戏制作和设备性能的环节,在主视角车辆高速行驶时,近场内容快速变化中未出现画面卡顿割裂,视觉效果丝滑顺畅;车身光影过度柔顺,画面内容逼真,如实呈现了游戏作品的精良质感,整体评价非常惊艳。
· PS5
LGOLED65C1PCB搭配索尼PS5游戏主机
画面中的红色表达层次感分明,暗部内容也清晰明确
墙壁上暗部细节的灰阶过度非常顺滑,画面始终流畅
暗夜的着色有明显的灰阶递进,星光点点表达
在这款呆萌系的操作指南游戏中,索尼为机器人Astro设计了繁多的游戏场景,从实拍中能够感受到LG OLED65C1PCB对每一种场景色彩的准确把握,仍然是OLED面板独有的纯净黑场在快速切换的光影效果中,很好的支撑了繁杂场景变化和高速动态画面的顺畅呈现。
《对马岛之魂》游戏体验实拍
泥泞的道路上湿滑的细节表达准确
火焰及光影效果极为真实,与飞舞的雪花交相辉映
《对马岛之魂》的画面属于写实风格,LG OLED65C1PCB仍然实现完美驾驭,铠甲及场景细节非常逼真,水面、火焰也完全实现了游戏创作的精细效果,雪地中泥泞路面、林间肆意飞舞的雪花,都让人有完全沉浸游戏内容中的独特体验。
· Switch
LGOLED65C1PCB搭配任天堂Switch游戏主机
《动物森友会》游戏体验实拍:将小屏画面投放大屏,沉浸感爆棚
Switch连接后自动切换到“游戏优化器”模式
“游戏优化器”是LGOLED65C1PCB通吃所有主机的法宝
在使用LG OLED65C1PCB接驳Switch游戏主机实现小屏投大屏的过程中,我们认为值得玩家关注的一方面是越级提升的画面质量和沉浸感,另一方面,OLED65C1PCB对主流游戏主机的全面支持也需要点赞,连接Switch后,显示模式自动调整为“游戏优化器”,开启VRR(可变刷新率)和ALLM(自动低延迟模式),来适应主机性能,保证了游戏画面的最佳体验。
· 游戏优化器
“游戏优化器”模式是LG OLED C1和其他“游戏电视”拉开体验差距的关键,除了VRR、ALLM,它还对NVIDIA的G-SYNC和AMD的FREE-SYNC提供了支持(画面垂直同步技术,避免画面割裂与卡顿),理论上就算连接PC运行游戏,LG OLED C1也能提供优于桌面显示器的良好体验,而LG也是市面上唯一将G-SYNC与FREE-SYNC应用至电视的品牌。
LG OLED65C1PCB游戏优化器模式
LG OLED65C1PCB游戏优化器模式提供丰富设置功能
ALLM强度也可以酌情调节
根据不同游戏类型提供多种优化方案
(标准模式、FPS、RPG、RTS四选一)
搭配LG OLED65C1PCB支持120Hz刷新率的OLED自发光面板,HDMI 2.1接口(3个,支持4K@120Hz),以及α9 Gen4 4K智能处理芯片,在这里获得的游戏视觉体验想必会令人难忘。好的,新的知识点出现了,α9 Gen4 4K智能处理芯片。
·α9 Gen4 4K智能处理芯片
即使是最好的OLED自发光面板,也会被用在不同品牌的电视上,而α9系列处理芯片,可以让LG的OLED电视与众不同,在LG OLED C1身上我们看到的是第四代α9芯片,通过深度学习算法,这颗芯片包含了百万级的视觉数据库,它的基本功能是识别内容,消除可恶的噪点,以及优化图像质量。在第四代α9芯片中,又出现了“场景检测”功能,根据画面体现的场景进行针对性优化,在前面围绕游戏主机的体验中,大家应该已经感受到它的强大。
PS:在2020年发售的CX搭载的是第三代α9芯片,这或许也是本次C1的升级之处。
α9 Gen4 4K智能处理芯片
α9 Gen4 4K智能处理芯片根据场景调整画面输出
α9 Gen4 4K智能处理芯片根据场景调整画面输出
而它不仅能够对画面产生影响(AI Picture Pro),在声音方面,它通过从超过1700万个音频数据点中学习,能够实现识别语音,调整效果和频率,从而将声音输出变得更加完善(AI Sound Pro)。
· 可能是唯一的不足
游戏效果与画质音质α9 Gen4 4K智能处理芯片都显得无懈可击的LG OLED C1在操作系统方面仍然采用了LG电视独有的webOS,虽然改变不多,但配合同样是独家的动感遥控器,仍然丝滑流畅。
LG OLED65C1PCB的动感遥控器(可以像鼠标一样指针操控)
和所有国外电视品牌一样,LG电视的内容资源相比国内品牌存在劣势,但是这并不构成选择障碍,毕竟现在智能高清播放器产品很丰富,今天我们就挑选了当贝智慧盒子Z1 Pro来搭配LG OLED65C1PCB进行网络高清资源的点播体验。
当贝智慧盒子Z1 Pro安装效果
安装的过程也非常简单,将当贝智慧盒子Z1 Pro固定在屏幕上方,HDMI线缆连通盒子和电视就可以了。当贝内建海量网络影视资源,以及结合2K摄像头实现丰富客厅娱乐应用,一定会让你的LG OLED65C1PCB更好玩!
当贝智慧盒子Z1 Pro支持多种安装模式
当贝智慧盒子Z1 Pro的内容及功能相当丰富
专属儿童模式打造孩子最爱的亲子体验
当贝智慧盒子Z1 Pro4K影视专区
试看1080p效果炸裂,α9 Gen4芯片的“升频”功能很赞
LG OLED65C1PCB的画质功能列表(来自LG.com)
升频器功能即将低品质画面通过算法提升至高品质画面
最后说说C1的OLED屏幕,一直以来LG OLED屏幕的优势都是深受用户的认可,而OLED自发光技术与生俱来的优势中有一些是一望可知的,比如通透的画面质感,纯净的黑场呈现,以及纤薄如纸的时尚造型等等,但我们还是要从它的基本显示价值角度,测量一下它的“显示能力”。看看它能够表达多少色彩范围,以及它显示色彩的准确度如何:
LG OLED65C1PCB实测NTSC色域值结果
LGOLED65C1PCB实测色彩还原准确性Delta E结果
从结果中我们看到LGOLED65C1PCB采用的这张OLED面板的实力仍然非常强悍(NTSC色域值89%,色彩准确性Delta E数值1.24),对比了2019年我们测试过的LG C9 OLED 4K电视,在色域表现和色准表现上均实现了提升,这是上游LG Display不断精研大尺寸OLED面板技术所取得的进展。LGOLED65C1PCB无论是色域还是色准都是2021年电视新机中的最强。
有了以上这些让其他电视羡慕的功能和技术,你认为够了吗?LG OLED C1还有独特的艺术化设计,“Gallery Stand”艺术支架可以让你的客厅变得不一样:
LG OLED65C1PCB和艺术支架在一起
LG OLED65C1PCB和艺术支架在一起
LG OLED65C1PCB和艺术支架在一起
LG OLED65C1PCB和艺术支架在一起
有了艺术支架,您的LG OLED65C1PCB电视可以有三种安装方式,在电视柜上,挂在墙上,或者站在客厅的任何地方。
LG OLED65C1PCB
LG OLED65C1PCB
经过一系列的体验后,笔者认为LG OLED C1确实可以称为2021年最强OLED电竞游戏电视,延续LG OLED CX的主机全适配以及G-sync、Freesync双认证等优势,升级版的第四代α9音画芯片都让C1成为次世代游戏屏幕的首选。而从普通用户角度来看,LG OLED C1在硬件上的表现堪称完美,画质卓越、功能完善,再加上与当贝盒子的全新合作,弥补了外资电视品牌资源不足的劣势。而从外观颜值角度看待它,超薄屏幕和艺术支架的搭配也同样是独特的存在。2021年还有大半,给LG OLED C1的评价也留些余地,暂且称它为2021年最好的OLED电视之一。
(7671874)
大家好,我是在分享区发布了大量时尚帖子的NeverGone琛哥。今天换换口味,不发皮衣靴子那些了,在这里简单记录一下这一个多月的曲折经历吧。
我没有在客厅看电视的需求,所以客厅一直是一面大白墙,配合普通的LED投影+健身环,在白墙上投出140寸画面,沉浸感不错。但是其实显示效果啥的其实都是浮云,最后还是败给了自己的惰性,算了算半年加起来还没开过10次。。。堕拉攻就打了四五次的样子
后来想换个更好点的投影。研究了半天,确定了自己要的就是更加沉浸的体验(不用点醒我,我当然知道再好的投影也赶不上电视)。既然有一面大白墙,那为什么不直接投满呢?想要在4米宽的有限空间里实现投满的效果,那只有激光电视这种超短焦距投影了,所以就弄了台峰米Cinema2,打开一瞬间的确沉浸感爆表,200寸的画面非常有冲击力。。。
这画面宽442cm,高249cm,差不多11平米的面积
看了几部电影之后,总觉得这激光电视对比度、色彩不咋行,灰度也不太对,怎么都调不好,就退掉了。
后来觉得还是画质重要点,所以又弄了台优派701pro,这台投射比在投影里算比较小的,所以4米的客厅可以投150多寸。
701Pro的亮度比激光电视高了不少,颜色准了点,对比度高了点。但是一直暗室看东西,眼睛会疲劳的很快,不知道是不是DLP+抖4K的原因,总之就是觉得不怎么舒服,所以就又退了。。。
不知道为什么,那会儿就是和投影仪杠上了,总觉得Switch要配个投影仪才比较有体验感。后来想通了:既然没有了投影仪,Switch又不怎么玩,那还留着干啥?索性就把Switch连着游戏全卖了。。。
这下清净了,仔细想了想还是显示器用的最多,不如就升级显示器吧,之前用的是华硕的27寸4K,型号是MX27UC,看中可以TypeC输入才买的。
不得不承认显示器这种东西真的是越看越小,尤其是在CHH被种草了LG 48CX之后,怎么看都觉得眼前这台不爽。。。而LG这个定位比较模糊的玩意,越看就越觉得有吸引力,虽说是个小尺寸TV,但各项参数在显示器里十分能打。只要坐近点,沉浸感也相当不错。官网48CX的宣传照已经暗示的很明显了:
不过他这个视距我总觉得近了点。。
看了各种帖子、视频后,我得出的结论相信和很多人一样:PC用户直接上就完事了,只要位置够,能上多大就上多大,而且买新不买旧,CX的继任者C1顺便解决了一点出厂白平衡的问题,总之跟着CHH大佬冲一般不会错~
跟直接选择48C1的坛友不同,我还纠结了一下尺寸,48和55,对角线差了不到18cm,宽度的话48寸是107cm,55寸是122cm,比划了下感觉也没差太多,55的反而还便宜一截。既然55C1价格更合适,地方也够放,那还考虑什么呢?于是最后果断选择了55C1。
既然显示器升级了,那老平台自然也看不过眼了,于是把老平台全换掉了,期间恰逢显卡涨价,高位接盘了一张3070ti(普通刚需用户是真的难受,为了HDMI2.1我真的忍了),这下总算是折腾完毕了。。。
所以,这通经历就是各种变换显示面积的过程,从140寸到200寸再到150寸,最后却降维到了55寸。。。
至此,强行凑出了一个起承转合,下面就进入本文的主体吧:LG 55C1
开箱过程非常凌乱,因为收到的时候要通电验货。虽说这东西20多KG不算重,但因为屏幕上方太薄了,所以不好用力,跟送货师傅一起折腾了一会儿才通上了电。LG这个包装抽出的过程中弄出了一堆泡沫屑,还有装底座说明书的各种袋子。。。放一张图感受下吧
底座安装很简单,拧几个螺丝就搞定了,所以下面就是直接装好摆好的效果了。反光是真的清晰。。。因为还没撕膜
角落的气泡
不能忍,赶紧撕掉,这种大面积的膜,撕起来的确很好玩
下面还是直接看外观,由于主板扬声器啥的都集中在屏幕下方,所以屏幕上方就做的非常薄了,毕竟是OLED,厚度只有几毫米。
边框也做的比较窄
要是能做成分体式的,把主板藏起来,那就会更科幻了,但怎么解决散热就成了另一个问题。。。额搜了下发现LG的分体式电视已经出了几年了,归为Singnature系列
此外还有柔性的电视,可以卷进去藏起屏幕,这看起来就更科幻了。。。LG真是把OLED玩出了花
相比之下,C1这种定位中端的产品,就没太多特色了,走个实用路线吧。
侧面是3个HDMI 2.1+USB 2.0,每个HDMI口都支持4K 120Hz,但是带宽没有满血的48Gbps,而是40G,所以没法完整开启4K 120Hz 12bit RGB4:4:4这种自嗨模式,只能4K 120Hz 10bit RGB444,我实际用起来倒是没啥差别。。。毕竟面板只有10bit
后面不少散热孔
背后全貌是这样,因为放好了懒得挪动,所以就用官网的图吧
主要接口就是3.5音频输出、没啥用的RS232C、光纤音频输出、百兆LAN、天线口、1个HDMI,2个USB 2.0。连PC的话,有用的就是HDMI了,另外光纤可以连外接音箱。
再就是获得了杜比全家桶认证,支持老黄G-Sync、苏妈FreeSync Premium等等这些大家都知道的信息,我就不多说了
底座是这种长条形的,金属材质。55寸和65寸是一样的底座,大概长90cm,48寸的话底座短一些
家族式设计,边上印个LG OLED
背后的底座很宽,差不多有20cm宽,放着还挺稳的,前后底座加起来一共25cm宽,我特意配了个100*30cm的桌子。
最后整体就是这样了,视距一般在125cm左右,完全不觉得大,反而有时候还想再坐近一点。。。
这部分我先说明一下:
不论是图文还是视频,用相机记录显示设备的画质基本就是图个乐,和肉眼真实看到的差别挺大的,而且各大媒体老师都很善于修图,能把1080P的LED入门投影拍的跟高端4K OLED电视差不多。。。反正设备不够后期来凑,加对比加清晰压高光拉暗部,照片观感就起来了,最后压成小图不仔细看也看不出来啥
但是呢,这部分内容也不能没有,不然大家肯定直接关闭网页走掉了。
需要注意我不是媒体老师,只是个普通消费者+CHH坛友,LG这种国内营销稀烂的也不会给我钱。
总之,关于屏摄画质这部分,大家跟我一起图个乐就行了,原因我上面解释过了。
关于设置:
我开机后已经按照连PC的推荐设置全部设置好了,日常用的模式是游戏优化器+专家亮室,白平衡都调成了暖色50,以下屏摄都来自这个白平衡,有时候对焦太准就产生了大量摩尔纹,请见谅~
连上PC后,最先做的就是在N卡设置里打开4K 120Hz 10bit
RGB444显示正常
Win10显示信息,深色主题和OLED很搭
接着用2个测试图娱乐一下,分辨率
小图看不出来啥,实际肉眼看就是觉得哪哪都很清晰,C1不存在4K 120Hz字体模糊的问题
色彩
OLED可视角度天生优势
我这台C1开机后没有觉得偏绿,进工程模式看了下暖色下的白平衡,绿色增益并没有很夸张,所以C1这小修小补还是很OK的,不过这55寸虽说是6月出厂,用的依旧是WBC老面板,所以无法开核了~
遥控器+工程遥控器
LG这自带遥控器挺好用的,四舍五入和鼠标差不多的
因为是当显示器用,所以能弄黑的地方都尽量弄黑了,包括Chrome
桌面自然是喜闻乐见的Wallpaper Engine,买了好多年了
主要用的壁纸是这个纽约上空动态平移
雨滴的这个也不错,还会模拟打雷闪电
电视自带的播放器,插入U盘移动硬盘啥的直接播放里面的电影,轻松点亮杜比全家桶,可以调整的东西还比较多,用起来挺方便
可惜这个剧把loki拍成了一个快乐的小伞兵。。。
更多时候还是用的PC看电影,折腾了一下madVR,渲染效果很好,今年的自杀小队依旧暴力
madVR渲染电影的时候,可以在N卡设置里开启12bit了,但老实说看不出变化,毕竟电视的面板就10bit,所以只能自嗨
游戏没怎么测试,主流3A的话,我这弱鸡机能自然是跑不满4K 120Hz的。
大表哥4K把材质纹理开了最高,其他的没开高,一般八九十帧,凑合玩玩了,但这55寸的沉浸感真的不错,果然大尺寸4K就是最好的特效了
狙击手幽灵战士契约2:
都说OLED暗部细节普遍不咋行,我觉得这C1还可以了,也许是我要求不太高吧。。。
更新固件后,游戏优化器的UI变得炫酷了一点,还能改颜色,黑白色稳定器的作用是控制暗部和高光的细节
亮室
暗室
最后再次说明屏摄就当图个乐,和肉眼真实看到的差别挺大的
说下日常使用遇到的缺点或者问题:
1 每次开机或者切换HDMI输入时,都得重新选择声音模式。现在每次开机的声音模式都是游戏优化器,但我觉得标准的声音是最正常的,所以我每次开机后都得手动设置成标准,找了半天还是不知道怎么改。
2 亮度不稳定。有时候浏览器打开不同网页,亮度不一样,一般是画面中黑色多的时候会变亮很多,白色多的时候变暗,但有时候又没有规律,比较迷。我承认我怂,没有关闭工程模式里面的【自动变暗功能】,关了的话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3 菜单慢半拍。快捷菜单打开速度可以,但是进入所有设置的时候,屏幕中间会转圈,然后等好几秒才能打开所有设置。
4 不支持DTS音频。每次下载电影时需要注意音轨,如果电影只有DTS,那电视自带的扬声器就不发声了,只有外接的音箱发声。
5 口吃效应。因为OLED的响应时间太快了,往往只有一毫秒左右,所以播放低帧率内容(比如24FPS的电影)时,每帧停留的时间很短,帧与帧之间的残影很少,最后导致画面看起来像是在跳跃一样,尤其是水平运镜的场景。这就是OLED常说的口吃效应,目前无法解决,属于OLED通病。响应速度越快,这个问题越明显,而响应慢的屏幕反而就不会有这个问题,这就是高响应速度与低帧率内容之间的矛盾。但高响应速度对于高帧率内容却又很必须,无法调和
至于优点,就是低输入延迟,校色潜能大,OLED响应时间快,色域广,视角广,像素控光,纯粹黑色,暗场细腻,画面通透等等这些了,肯定大家懂的都懂了
在研究显示设备期间,我去卖场看了各种感兴趣的设备,同时也看了很多OLED科普的帖子,感谢Jerrytsao、Sky也许、Hotneca大大的贡献,学到了不少。一开始我也会担心烧屏、像素折损啥的,后来发现这些问题在现有技术下已经缓解了不少。
再者,MiniLed优缺点一样很明显,而MicroLed是我等不起的存在。综合来看,目前WOLED TV比较适合我,而且我也不是抱着买个传家宝的心态来选购显示器,所以先爽了再说。
在这里,我站在各位大佬的肩膀上,简单整理一个Q&A,尽量让大家多理解一些WOLED电视的信息。若有写的不对的还请大佬们指出。
Q:OLED电视会烧屏吗?
A:这应该是被问的最多的问题了。先说结论:正常使用,不会很快出现。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比方说接近寿命了,期间难免会有一些像素先老化,所以需要补偿机制。等到补偿机制也没啥用了以后,那就真的寿终正寝了。这整个过程预计10多年吧。参见LG PPT上写的15000小时寿命。
但是,具体寿命真不好说,每个人使用习惯不同。如果每天长时间观看高亮、静止内容那寿命肯定明显短。我是平均一天用三四个小时吧,大部分时间电影、游戏,小部分时间浏览网页、修图、码字,能用个六七年感觉也够了。未来的事谁都说不准,当初因为比较贵的皮衣靴子很耐穿所以买了一堆,结果现在很多也闲置了,虽说这两个领域没啥可比性。。。
再说现在OLED电视不容易烧屏的原因。首先,目前的主流是LG生产的WRGB OLED面板,使用DC调光,结构和排列都和手机上面的小尺寸OLED不一样,使用白光OLED作为光源,寿命一致,没有像素折损,没有等效PPI。大法A90J,东芝HZ2000等等国内外友商都用的LG面板,产品都很成熟了。
目前LG的防烧屏机制主要有这些:
屏幕位移
周期性移动静态区域的像素,从而降低了屏幕图像长时间静止不动时出现图像残留的可能性。
LOGO亮度调整
自动检测屏幕上的图标并调低受影响区的亮度,防止电视台标、游戏菜单界面等区域烧屏
像素刷新
周期性扫描检测像素劣化问题,并根据需要补偿像素。在切断电源后感应任何 TFT(薄膜晶体管)电压变化, 将其与设置的参考值进行比较,从而检测并校正像素衰退问题
瞬时峰值亮度控制
检测出短暂出现超高亮度的区域,并相应调整像素亮度,降低风险。所以索尼A90J虽说10%窗口能突破1000尼特亮度,但仅能维持短暂几秒,而且是在特定图像模式下才能实现,此时白平衡、色域会明显偏离。
此外还有自动亮度限制,可以类比为功耗墙,不会让屏幕发出极端亮度。所以,只要是正常使用,不用太担心烧屏问题,先爽了再说~
Q:OLED全屏亮度只有一两百尼特,够看吗?
A:因为发光原理不一样,导致相同亮度数值下,LED和OLED的观看差别比较大,人眼会觉得OLED看起来更亮,所以在描述OLED亮度的时候会用感知亮度。
而目前的技术已经将WOLED的亮度改善到满足日常使用的水平了,不过在客厅太阳光直射强烈的时候肯定比不上液晶电视了。但就我自己的使用情况来看,这亮度完全够用了,甚至还总觉得刺眼。。。
未来的话,WOLED会在色域、亮度、寿命上争取更多突破,到时候会有更好的产品出来,而MicroLed的话就继续慢慢等,看看这俩以后会如何竞争,等有价格性能合适的东西出来了再换也不迟
先写到这里,有想到别的再来补充好了
相关问答
空调显示C1是防冻结保护。一般有四种情况造成这种保护。分别是:①空调内机管温传感器故障或插件松动,导致电脑板错误判断盘管温度。②内机蒸发...空调显...
LG空调出现C1是传感器的问题,室内机的温度传感器接触不良或者损坏!按你所说的管温和室温都是9.8K,那应该是温度传感器线路接触不良LG空调故障代码(用于LG嵌...
空调显示C1是防冻结保护。一般有四种情况造成这种保护。分别是:①空调内机管温传感器故障或插件松动,导致电脑板错误判断盘管温度。②内...空调显示C1是...
LGC1电视是LG电子推出的一款系列产品,提供了多种不同尺寸的选择。不同尺寸的LGC1电视在屏幕大小和分辨率方面可能会有一些区别,以下是一般情况下的区别:屏...
[回答]正极:φ2(Ag+/Ag)=φθ(Ag+/Ag)+0.0592lgC2(Ag+)=φθ(Ag+/Ag)+0.0592lga2负极:φ1(Ag+/Ag)=φθ(Ag+/Ag)+...
[回答]配制磷酸盐缓冲溶液计算PH值计算大致可以这样表达PH=PKa-lgc1/c2,(你的公式中加号是错的)但是还要遵循PH大于、小于PKa在1至-1之间的原则,所以要根...
应该是这个解释
电脑开机显示C1故障原因:内存检测未通过,无法开机。电脑启动的第一步当然是接通电源,系统在主板BIOS的控制下进行自检和初始化,主板检测卡在启动中会检测各...
(1)开关电源负载有短路故障(特别是DC/DC变换器短路或性能不良等)。此时,应断开开关电源电路的所有负载,以区分是开关电源电路不良还是负载电路有故障。若...
形象地解释一下:PCB与PCBA的差异就在“PCBA=PCB+Assembly”,也就是没有组装电子元件的板子叫PCB,而已经组装完成电子元件的板子则称之为PCBA。...形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