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个问题:你爱看线上发布会吗?
如今线上发布会已成了一种常态,在新产品发布之前,科技厂商们总会组建几支拍摄团队围绕产品拍摄短片,再召集高管们在白色的 PPT 大墙前循规蹈矩地介绍亮点,整套流程井然有序,但看多了总会让人感觉千篇一律。
时间往回拨 10 年,那时候的发布会可比现在要刺激多了。
2012 年的 Google I/O 大会上,Google 发布了一款当时被认为定义了未来十年科技走向的产品—— Google Glass,它亮相的方式就如同它的形态本身一样,让人过目不忘。
在 Google I/O 2012 大会临近结束的时候,Google 的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突然走上台,称自己有一个「很酷的东西」要介绍给各位观众,而他的脸上,挂着一个怪异的、不对称的眼镜框。
显然这个单腿眼镜框就是谢尔盖·布林口中说的「Google 一直在秘密研究的酷玩意」,但在介绍之前,他先和他的朋友在现场拨通了视频通话。
大屏幕的画面一转,出现了几个和谢尔盖·布林一样带着单腿眼镜框的跳伞运动员,他们正在高空准备从天而降,而画面是由另一个跳伞者的第一视角实时拍摄,拍摄的设备正是他脸上带着的单腿眼镜框。
很快,跳伞者一个接一个跳出机舱,朝着旧金山的地面降落,他们看到的景色全被眼镜收入眼底,实时转播到会场,紧张而又刺激。很快这群运动员落在了一座房子的屋顶,他们飞速地脱下降落伞,换上山地自行车骑到大楼的墙边,利用绳索速降到屋内,最后又换上自行车疾骑,像极了电影里的特种部队。
整个过程都被眼镜拍下后转播到现场,最终画面来到了一个房间的门前,运动员打开后进去,画面里出现的正是各位与会者—— Google Glass 从天上来到了发布会现场,气氛一下被引爆。此时不用谢尔盖·布林再多解释,全世界人都明白 Google Glass 到底是什么玩意。
Google Glass 是近 10 年来最有科技感的产品之一,它描绘了一个人人脸上都有屏幕的未来。当时,可穿戴设备的概念才刚萌芽,Apple Watch 还未发布,AR 眼镜是人们对于手机之外的第二块屏幕的最佳设想。这一想,就是 10 年。
但 10 年过后,手机不仅没有被干掉,反而变得更强大,而 AR 眼镜,还在为梦想窒息。
为什么直到现在,AR 眼镜还没成为主流?
Google Glass 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功能驱动型产品,也是最出名的失败品;是计算终端的未来,也是怪异的偷窥狂工具。你想怎么定义 Google Glass 都可以,它是科技圈的一场梦,既可以是美梦,也可以是噩梦。
从产品研发的角度来看,2015 年就宣告停产的 Google Glass 是失败的,这块位于右眼上方的小屏幕从震撼世界到被世界抛弃,只花了不到 3 年时间。
但回到 Google Glass 诞生之初,它或许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拥抱大众。
根据外媒的报道,在发布会之前谢尔盖·布林、Google X 团队和 Google 营销团队早就清楚 Google Glass 还是个半成品,还存在许多的漏洞和问题有待解决,不适合向公众曝光。
但最终 Google 团队还是决定,提前向世界炫耀这副了不起的眼镜,并在这之后推出了名为探索者版本的公测版 Google Glass。
想要参加 Google Glass 公测不仅需要财力,还需要运气。Google 当时只放出了 8000 个公测名额,只有被选中之后才能以 1500 美元的天价购买 Google Glass 的半成品。
极少的名额和超高的售价给 Google Glass 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使得全世界极客们都在好奇这块小玻璃能发挥什么作用,任何与 Google Glass 和 AR 眼镜有关的新闻都能在网络上掀起流量巨浪。
从营销的角度来看,Google Glass 此次的发售毫无疑问是成功的,但也正是因为这场饥饿营销式的宣传,人们对 Google Glass 投入了过高的期待。
当人们的情绪回归冷静后,很快就发现 Google Glass 被华丽的包装纸包装起来的缺陷:功能稀少、性能羸弱、造型夸张、续航拉胯。
Google Glass 可以显示天气、消息、电话等信息,用来拍照、录视频、导航,或者唤起 Google Assistant 帮助你搜索内容,听起来似乎很丰富,但这几乎就是它的全部功能,任何一台入门级的智能手机都能在功能上击败它。
续航方面,Google Glass 宣称有 6 小时的标准续航能力,但根据统计,只有不到一半的用户能够达到这个数字,如果你频繁使用相机拍摄,它可能在 2 个小时之内就会耗光它的电池——而这恰好是 Google 大力宣传的功能。
除此之外,夸张的造型和张扬的摄像头让 Google Glass 也引来了不少隐私争议,人们害怕自己会被这个眼镜上的摄像头悄无声息地偷拍,因此 Google Glass 在很多社交场所都会遭到排斥或限制,如果你一定要带它出门,那就要做好被当成怪胎的准备。
阻止 Google Glass 流行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原因是它那高昂的售价,对消费者来说,用 1200 美元买一块只能显示简单信息的眼镜,还不如买一台洗碗机划算,后者还能实实在在地给你的生活方式带来改变。
当时人们认为,随着工艺的成熟,AR 眼镜的售价终会降低到消费者可以接受的水平,届时 AR 眼镜将会真正等到它的爆发元年。只可惜,直至目前为止,Google Glass 迈不过的坑,其它 AR 眼镜也未能将其填上。
每一个惊艳世人的尖端科技产品,都可以分解成诸多寻常技术的组合,例如电动汽车 + 摄像头 = 自动驾驶汽车;触摸屏 + 通讯模块 = 智能手机。
这些产品之所以能够拔尖,是因为它们能通过融合不同的技术,带来具有革新意义的人机交互模式。
那么 AR + 眼镜,能够得到什么呢?
贴身显示信息的第二块屏幕?外观更加平易近人的智能手表已经证明了它更适合这个角色;随意呼唤的语音助手?真无线耳机也能提供相应的功能;时刻拍摄的摄影机?手持一个 Go Pro 等运动相机拍出来的效果显然更好。
曾经 Google Glass 上那些了不起的功能如今都有了更好的平替产品,我们很难找到使用 AR 眼镜的理由,这听起来有点讽刺—— AR 眼镜滋养了可穿戴智能产品的概念,唯独难以养活自己。
其核心原因在于,目前的 AR 眼镜还不能很好地把 AR(增强现实)的概念撑出来。
如今在电商网站上搜索 AR 眼镜,你会发现市场上已经有不少消费者级的 AR 眼镜产品,但和人们更熟悉的 Google Glass 不同,大部分消费者级的 AR 产品都是在眼镜前面放一块激光投影的显示屏,主打的卖点是带上眼镜就能观影。
至于现实世界有什么东西,都与显示内容无关,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 AR 的概念,让 AR 变得狭义化。
除了这些消费级的产品,小米、OPPO 等厂商在今年也发布了一些 AR 眼镜概念产品,它们从形态上更接近人们对 AR 眼镜的想象,但在功能上,它们仍未能摆脱 Google Glass 的影子,只是作为智能手机的衍生产品而存在。
你会发现,十年间我们仍在 Google 画下的圈子里绕不去,AR 眼镜不打破成本高昂但性能羸弱的诅咒,就难以实现真正的普及。
这也是为什么 Google 和微软等科技巨头都把 AR 产品的重心放在了工业端,利用 Google Glass 和 Hololens 为工业生产提供远程协作、远程指导等先进的解决方案。和消费端相比,工业级产品对成本和使用体验有着更大的包容性,并且 AR 在工业生产上的实际作用也更高,收益更大。
设计一副 AR 眼镜在逻辑上其实和设计手机等智能设备差不多,简单来说就是在提升它的计算力、丰富它的功能之同时控制住功耗。
但由于眼镜产品要更加注意控制产品体积和佩戴舒适度,留给处理器、摄像头、电池等电子元器件的空间少得可怜,整个设计过程就像是给蚂蚁做心脏搭桥手术。
与此同时,AR 眼镜对于核心算力的要求并不低,要想让数字显示内容实现与现实事物的融合,眼镜需要能「看懂」你看到的现实物体,这对眼镜的处理能力和 AI 识别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
在人们的构想里,AR 显示的作用应该是更进一步拉近人与数字世界的距离:当你在看公交站牌时,围绕站牌会出现提示窗告诉你最近的车还有多久会到;当你在餐厅的招牌时,会出现小窗口显示餐厅的评分和招牌菜。
想要实现这些功能,就需要在「蚂蚁的身躯」里塞入更强大的发动机,这也是 AR 眼镜开发商与处理器厂商们正在全力发展的方向。
在最近,《Pokemon Go》的开放商 Niantic 便发布了一款基于高通新发布的骁龙 AR2 平台的 AR 眼镜概念机,从 Niantic 公布的概念影片来看,AR 游戏、AR 实景交互是它们想要实现的重点功能。
作为目前最成功的 AR 游戏之开发商,Niantic 在 AR 领域有着丰富的技术积累和独特的理解,它从用户的意见反馈中归纳出了 AR 眼镜设计的五大需求,分别是舒适度、无线、便携、小巧以及功能性。
为了保证舒适度,Niantic 尝试把 AR 眼镜的重量控制在 250g 以下,让用户在游玩 1、2 个小时后也不会感觉疲劳。对比 Google Glass,Niantic 的设计更大也更重,但和一些 VR 设备对比的话,Niantic 的 AR 眼镜还是要轻很多,更适合用户外带使用。
Niantic 的 AR 眼镜由镜片显示屏和类似织物的头带组成,其处理核心骁龙 AR2 藏在了头带内部,由三枚 4nm 制程的芯片组成,相比高通上一代 XR 处理器在 AI 性能方面提高了 2.5 倍,功耗降低了 50%,使得在眼镜上玩 AR 游戏、实时 AR 导航等 AR 体验成为了可能。
仅从展示效果来看,Niantic 的 AR 眼镜显然没有从旧金山上空降落的 Google Glass 来的酷炫,但从 AR 技术发展的历程上看,Niantic 的概念显然要更接近于我们想象中的 AR 世界。
而作为 Niantic 概念机的核心,骁龙 AR2 平台的出现标志着未来 AR 眼镜设备的高性能运算有了更大的可能,其体积与功耗能得到更好的平衡。如果 AR 眼镜能按照智能手机的「内卷」程度发展下去,科幻作品描绘的赛博世界可能可以提早到来。
Niantic 的 CEO John Hanke 曾在采访中被问到怎么看待 AR 设备与人的关系,他认为尽管现在 AR 眼镜还只是个小众产品,但很快它可能就会像智能手表那样成为一部分人的生活必须品,这一切只需要更多时间做技术改进和程序开发。关于这个「全民 AR」的时间节点,他相信还需要 3-5 年。
等到那时,你会愿意再次尝试这个由谢尔盖·布林在十几年前掏出来的「酷玩意」吗?
在Google I/O 2024开发者大会上,一款神秘智能眼镜出现,配合新一代Gemini模型后,它能够实现实时识别生活中的场景、物品,并通过AI识别、搜索、信息整合后反馈给用户,给出智能化的建议。
(图源:Google)
当然,在整场开发者大会中,Google并没有透露关于这款智能眼镜的具体信息,这也让用户对「AI+智能眼镜」的落地方案相当期待。不久前,一家名为solos的智能眼镜企业推出了首款内置GPT-4o的眼镜产品——Solos AirGo Vision。
(图源:solos)
Solos AirGo Vision支持利用GPT-4o来实现AI识别、AI搜索,但受限于硬件,GPT-4o只能通过语音反馈给用户,而非类似Apple Vision Pro或Meta Ray-Ban这类「空间计算设备」一样拥有丰富的交互模式。
但就是这样一款看似有些简陋的「AI眼镜」,却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甚至认为它能够为当前的智能穿戴市场带来全新的方向。
solos是一家专做智能眼镜的企业,目前旗下主推的系列产品包括Argon系列、Helium系列和AirGo系列,其中Solos AirGo Vision就属于AirGo系列。在今年CES消费电子展上,solos就曾展示过Solos AirGo Vision的原型版本,只是当时还未确认其内置的AI大模型,也没有透露硬件信息。
说回Solos AirGo Vision,作为AirGo系列的新品,它最核心的特点还是轻便、时尚。据了解,这款眼镜的重量在34g左右(不含镜片),支持三种不同款式的镜架,以及约5种不同的镜片可供选择。
(图源:solos)
看到不足50g的重量,相信大家也能猜到,Solos AirGo Vision其实是一款没有配备显示屏的智能眼镜,同时在眼镜端也没有内置能够处理任务的芯片。这意味着它需要时刻保持与手机端的连接,依靠手机处理所有AI任务。
当然,为了提供视觉理解功能,Solos AirGo Vision还是在镜架部分设计了一颗摄像头,它能够保持长时间开启,用于时刻识别现实场景中的街道、物品,镜脚处也内置了扬声器,可通过声音向用户反馈识别的内容。solos还十分贴心地为这款眼镜设计了LED提示灯,用于提醒用户未读消息和未接来电。
solos表示,Solos AirGo Vision可以通过眼镜上的摄像头,捕捉生活中需要查询、了解的物品信息或使用建议,再将这个需求告诉GPT-4o,让它给出回答,以语音的形式反馈给用户。Solos AirGo Vision未来还将接入Google的Gemini、Anthropic的 Claude AI,来获取更丰富的搜索结果。
(图源:solos)
很显然,由于这款眼镜本身没有任何能够独立处理任务的能力,也没有显示屏来显示内容,这意味着想要使用Solos AirGo Vision来获得一些帮助,用户需要在手机端下载GPT APP,这样才能完成连接。目前还不知道solos是否会像一些AI终端公司一样为用户提供免费的接口,否则光是GPT的付费服务,也是一笔不菲的额外支出。
提到价格,Solos AirGo Vision很可能会是一款定价超过249美元的产品,约合人民币1809元, 假如要选择不同材料的镜架、镜片,那么总共算下来也许会接近3000元人民币。尽管这个价格比起Meta Ray-Ban要便宜一些,但它的实用性似乎也要大打折扣。
人工智能浪潮袭来后,「AI上机」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如何利用AI帮助消费电子产品焕发新生机,也是几乎所有硬件厂商都在尝试的方向。这其中又被划分为两个阵营,「AI+硬件」诞生的AI手机、AIPC等,为之AI新品类;而原生AI硬件又被称为AI终端。
自去年末开始,一大批号称能够改变世界的AI终端面世,无论是引起极大争议的AI Pin,还是有着可爱兔子造型的Rabbit R1,统统都在发售之后「原形毕露」。事实上,AI终端目前存在的问题正是没有独特性,它们能做到的,一部AI手机也能做到,而AI手机不仅性能更强、使用更稳定,还提供丰富的影音娱乐功能,怎么看都比所谓的AI终端要强的多。
但智能穿戴或许是最适合朝着AI方向发展的消费电子产品。
早在Solos AirGo Vision发布之前,虚拟现实领域的老大哥Meta已经发布了旗下第一款号称以AI大模型提供技术支持的产品——Meta Ray-Ban(2023款),这是一款配备显示屏的智能眼镜。
(图源:Meta)
与Solos AirGo Vision相比,Meta Ray-Ban不仅拥有显示屏、摄像头,还内置了一块高通骁龙AR Gen 1芯片, 提供性能上的帮助。尽管仍不建议完全独立使用Ray-Ban,但它已经具备独立运行AI服务的能力。
Meta AI在Ray-Ban上几乎应用到了每一个需求上,比如利用这个眼镜拍摄的照片,会得到本地AI的优化处理,又或者是通过语音唤醒Meta助手,回答用户想要知道的问题。正如Google 在I/O 2024开发者大会上演示的一样,AI眼镜应该需要做到真正参与到生活中来,而不是依然扮演一个需要多方配合的助手,像Solos AirGo Vision,与其称之为AI眼镜,倒不如说它只是支持了GPT-4o的智能眼镜。
(图源:Meta)
不过,Solos AirGo Vision也的确算得上是给智能穿戴与AI的结合给出了另一个方向的优秀范例,例如,这些眼镜可以通过摄像头捕捉现实世界的图像,然后通过内置的AI处理器实时分析和增强这些图像,为用户提供即时的信息反馈和增强现实体验。尽管solos并没有为其配备SoC,但极简化硬件才能带来更轻便使用条件,让AI融入生活中,时时刻刻为我们提供帮助。
就连苹果也在考虑推出更平价的Vision Pro,以更轻巧的设计融入用户的现实生活中,而非如今的Vision Pro,尽管性能强大,但使用条件也同样严苛。
(图源:Apple)
无论如何,智能眼镜发展的近十年时间里一直得不到消费者的关注,主要还是实用性不强,大多数用户都认为一台手机或一台电脑就能完成的工作,没必要强行拓展使用场景。但假如智能眼镜能够与AI相结合,那么它能够带来的便利性可能会远超手机。
智能眼镜市场在过去几年中经历了起伏不定的变化,曾一度被认为是科技界的下一个重要前沿,但实际表现却未能如预期般耀眼。早期的智能眼镜,如谷歌眼镜(Google Glass),尽管在技术上取得了一些突破,但由于隐私问题、用户体验不佳以及价格高昂等原因,未能在大众市场获得成功。
而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过去几年时间里我们也看到了不少优秀的AR/VR/MR设备,例如Apple Vision Pro。但无论是选择贴近生活,还是走专业路线,这些设备都能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AI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眼镜市场正在迎来新的机遇和复苏的希望。AI的引入有望提升智能眼镜的功能和实用性,改变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市场的整体需求,为智能眼镜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图源:Apple)
市场研究公司IDC的数据显示,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在2021年达到了100万台左右,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到700万台,年均增长率超过30%。市场需求正在不断上涨,业界也开始对智能眼镜市场有了更高的期待,这几乎都得益于AI技术与智能眼镜、智能穿戴的结合。在今年4月,来自中国的智能眼镜企业李未可科技发布了全球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AI眼镜,搭载自研WAKE-AI大模型,引起来自全球智能眼镜爱好者的高度关注。
(图源:李未可科技)
不过,同样是AI眼镜,目前市面上依然对其形态的选择颇具争议。比如Meta Ray-Ban和Solos AirGo Vision,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前者具有更高的独立性,能够在本地处理大部分任务,还有自家的AI大模型提供技术支持;后者则是极度依赖外接设备的性能,甚至没有自研大模型提供服务。
考虑到AI与智能眼镜相结合的尝试也还处于初级阶段,当前也没有太多厂商涉足这个领域,我们也很难给出到底哪种形态会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定论。但可以预见的是,AI为智能眼镜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提升设备的智能化和个性化服务能力,AI不仅增强了用户体验,还开辟了许多新的应用场景,推动了智能眼镜市场的复苏和增长。未来,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智能眼镜的功能和应用将会更加丰富和多样化,市场前景也将更加广阔和光明。
至于solos能否凭借Solos AirGo Vision坐上AI眼镜的头把交椅,或许还要等到这款产品正式发售后,交由市场和消费者的检验才能下定论。
相关问答
googleglass四代还不错,是一款体积庞大的可穿戴设备,采用厚厚的环绕设计,可限制大部分视力,让您专注于虚拟世界,并将3D图像投影到墙壁,桌子和周围的其他...
谷歌已通过Google+主页宣布将推出视力矫正版谷歌眼镜,允许用户添加镜框和镜片,方便近视或远视用户使用。谷歌表示,他们也认为,对近视或远视用户提供支持...
2012年发布的谷歌眼镜GoogleGlass已于2015年下架并停止生产,事实上它一直没有踏入消费级领域。初代谷歌眼镜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政策隐私和市场环境是最主要因...
问题这和谷歌眼镜有啥关系?这问题的GoogleGlass是干嘛用的?是想让回答里的那个机器人和谷歌扯上血缘关系麽?哎,忍不住还是怼了。自闭症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
好像iGlass只是一种概念,并没有到生产的时候,因为GoogleGlass的成本居高不下,而且用户佩戴体验也很不佳等等因素还并不是很适合拿来出售。不过据说...
所以谷歌眼镜也没有推出中文版的眼镜。对于国人来说英文不方便使用。国内现在有团队对谷歌眼镜整个系统的语音引擎进行了改造。现在用中文对Glass发出指令,...
首先科普一下,RokidGlass是Rokid公司研发的一款黑科技AR眼镜,而且这可能是全球第一款达到消费级别的AR眼镜,预计将在2018年推出。为什么说是第一款呢?其实...
1、定义不同首先是它们的定义不一样。VR叫做虚拟现实,它是virtualreality的简称;AR是增强现实的定义,它是利用计算机增强或者移除真实环境中的信息或物体;mr...
当我们给手机装上摄像头的时候,我们就有了“扫一扫”的可能性。当我们给眼镜装上小电脑,它就成了Googleglass。当我们给牙刷装上发动机,他就成了电动牙刷。...
当我们给手机装上摄像头的时候,我们就有了“扫一扫”的可能性。当我们给眼镜装上小电脑,它就成了Googleglass。当我们给牙刷装上发动机,他就成了电动牙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