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单是目前相机市场最受用户关注的产品,它们既拥有时尚外形和轻巧体积,搭载的大尺寸传感器,也让它们具备媲美单反的高画质表现。因为使用了如全像素双核CMOS AF、增强型混合对焦、Fast AF等技术,在对焦上也可以做到与单反相同的快速、准确。不仅是喜欢新产品的年轻消费者和追求简单好用的家庭用户钟爱微单,就连很多摄影爱好者也开始逐渐从单反党变成了微单粉丝。
微单相机拥有出众的外形和轻巧的体积
新的对焦技术让微单相机也可以快如闪电
以往印象中,大家总认为微单相机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好处,但是镜头资源上相对于单反来说还是匮乏的。诚然,微单镜头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数量与体系上和发展了数十年的单反镜头群不可同日而语。
虽然在数量上还不能和单反镜头相提并论
但自2008年首款微单面世以来,厂商们对于微单相机的镜头群建设也是不遗余力。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大量的微单镜头可供消费者选择。今天笔者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除了套机镜头之外还有哪些微单镜头值得选择。
与套机镜头搭配使用
目前各款微单相机都有官方套机推出,套机中搭配的镜头体积适中,焦段实用(15-45mm、16-50mm、14-42mm),价格低廉,对于初次接触微单相机的用户来说,套机镜头可以满足他们前期对于拍摄的需要。
但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套机镜头也会暴露出长焦端性能的不足,这时就需要给套机镜头找一个合适的搭档了。目前各品牌都有与套机镜头在焦段上搭配的长焦变焦镜头,这类镜头普遍不贵,可以满足入门级用户对于长焦摄影的需要。
佳能有EF-M 55-200mm f4.5-6.3 IS STM
佳能EF-M 55-200mm f4.5-6.3 IS STM,这款产品的等效焦距是88-320mm,无论是拍摄人像获取虚化效果,还是长焦端拍摄动物、运动题材都可以很好的胜任。IS光学防抖保证了手持拍摄时照片的清晰,STM步进马达在对焦速度和静音上也有不错的表现。目前这款镜头在市场上的售价在1600元左右。花费不多就可以拓展微单的拍摄领域,是比较划算的。
索尼E 55-210mm F/4.5-6.3 OSS
索尼镜头的选择上也有规格差不多的E 55-210mm F/4.5-6.3 OSS,这款产品与上面的佳能镜头在焦段上是一样的,并同样具备光学防抖功能。相对于佳能长焦变焦镜头,索尼的这款镜头在价格上更具诱惑力,1300元的市场售价确实非常具有诱惑力。
富士XF 55-200mm f3.5-4.8 OIS
当然在这类镜头中,也有定位比较高端的,比如富士的XF 55-200mm f3.5-4.8 OIS,这枚镜头的市场售价在4100元左右。直观感受就要比佳能和索尼的产品来的粗壮,在最大光圈上也优势明显。ED镜片的加入,令其在成像上有着更好的表现,提供高速对焦性能的线性马达,以及保证成像清晰的光学防抖功能也一应俱全。
这些长焦变焦镜头是为了填补套机镜头在长焦端的欠缺。价格适中大多数消费者亦可承受,原套机镜头也不会因为新镜头购入而吃灰。算是比较具有性价比的镜头购买方案。当然缺点也比较明显的,外出拍摄需要携带两支镜头,有点违背了微单便携的初衷。好在和单反设备相比这一套组合还是轻便很多的
嫌麻烦只想使用一枚镜头
也许有的朋友会说:“我购买微单就是图方便轻省,如果还和用单反一样背着好几枚镜头那有什么区别啊”。针对这样的微单用户,笔者觉得在购买微单相机时,可只购买单机身,再单独为其配置大变焦比镜头,做到一机一镜走天下。这种器材组合特别适合外出旅游,近可拍风景远可摄美女,如果相机还支持USB充电就更完美了。
拥有广角、长焦双重特性的大变焦比镜头也是各大厂商开发的重点。虽然奥林巴斯微单在国内用户不如佳能、索尼多,但凭借着如机身防抖、艺术滤镜等特色功能,奥林巴斯M4/3产品也有不少忠实的拥趸,在大变焦比镜头方面奥林巴斯也有对应产品提供给用户。
奥林巴斯M.ZD ED 14-150mm f4-150mm f4-5.6镜头
M.ZD ED 14-150mm f4-150mm f4-5.6,因为M4/3画幅要小于APS-C画幅,所以奥林巴斯微单的焦距转换系数是2,这款镜头的等效焦距是28-300mm。另外因为奥林巴斯的微单相机均具备机身光学防抖功能,因此奥林巴斯的微单镜头就不需要再单独配置光学防抖功能了。目前这款M4/3微单用的大变焦比镜头市场售价在4000元左右。
索尼E18-200mm f3.5-5.6 OSS LE
索尼的产品就是大变焦比镜头中常见的18-200mm设定——索尼E18-200mm f3.5-5.6 OSS LE,这款镜头具备光学防抖功能,同时低色散和非球面镜片的加入,也让这款大变焦比镜头有着不错的光学素质。素质提升自然价格也跟着升高,4500元的售价在大变焦比镜头中可不算便宜。
佳能EF-M 18-150mm f3.5-6.3 IS STM
接下来介绍的佳能EF-M 18-150mm f3.5-6.3 IS STM,虽然在长焦端的表现上不如前两位,但是从轻巧便携和性价比上来比较,都有着更好的表现,2799元的售价更容易让用户接受。
在单反镜头领域,大变焦比的全能镜头就很受摄影爱好者的欢迎,一枚镜头可以轻松搞定大多数的拍摄实用性出众。此类微单镜头在拥有良好实用性的基础上,体积更加轻巧,外出旅行的时候一机一镜方便高效。
拍风景拍建筑需要大广角
在拍摄风光、建筑或者在室内拍摄时,镜头的广角性能是非常重要的。在单反镜头领域,很多高素质的广角镜头都是摄影爱好者必入的产品。虽然微单镜头目前在素质和数量上不如单反镜头那么多,但是总还有适合大家使用的广角镜头。
佳能EF-M 11-22mm f/4-5.6 IS STM镜头
佳能EF-M 11-22mm f/4-5.6 IS STM镜头,广角端等效焦距是17.6mm,在拍摄风光建筑等照片时,可以提供广阔的视角。IS光学防抖和STM步进马达也没有缺席,目STM步进马达安静的对焦,在拍摄视频短片时可以让影像背景噪声更小。2300元的售价也让它成为了高性价比的广角变焦微单镜头。
索尼E 10-18mm F4 OSS
富士XF 10-24mm F4 R OIS
相对于佳能广角变焦镜头,索尼和富士的同类产品价格上有点贵,不过都提供了F4的恒定光圈。索尼E 10-18mm F4 OSS和富士XF 10-24mm F4 R OIS可以提供15mm更广的视角,而且在机身做工上也更加精致,金属材质的应用让这两款镜头的手感更加优秀。索尼镜头的售价是4700元左右,富士镜头的售价是6400元左右。
风光和建筑摄影师常见的拍摄题材,广角镜头在这方面的优势毋容置疑,推荐的三款镜头各有特点,佳能性价比非常突出,索尼和富士则拥有更好的性能表现。
大光圈带来出色虚化效果
大光圈镜头带来的虚化效果可以突出主题,柔美的焦外又有着别样的韵味,这也是很多摄影爱好者追求的照片效果。同时大光圈镜头还可以提升快门速度,让手持拍摄的照片更加清晰明锐。在微单镜头领域,也有多款大光圈定焦镜头可供选择,在人像摄影上可以带来出色的画面效果。
索尼E 50mm F1.8 OSS
索尼E 50mm F1.8 OSS是一款拥有很高性价比的大光圈镜头,这款镜头可以在拍摄人像照片时带来出色的背景虚化效果,而在弱光环境下大通光量又可以提升快门速度保证稳定成像。同时防抖功能的加入,也让这款镜头在手持拍摄时可以抵消手抖对成像的影响。这款机镜头提供银色和黑色两种机身,搭配不同颜色的索尼微单,让外观更加和谐统一。
富士XF35mm F1.4 R
之前我们介绍的富士微单镜头,素质和做工都非常不错,但是很可惜价格都比较贵。不过这次推荐的富士大光圈镜头XF35mm F1.4 R,价格却非常诱人,市场售价是3500元。而且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款富士镜头的最大光圈是F1.4。
奥林巴斯M DIGITAL 25mm f1.8
奥林巴斯M DIGITAL 25mm f1.8也是一款大光圈镜头,等效焦距是50mm,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标准定焦镜头。这款镜头结构紧凑,与奥林巴斯微单相机在外形上也配合的比较好风格统一。同时提供银和黑两种色彩,笔者个人认为银色款比较帅气。
定焦大光圈镜头成像出色,虚化优秀,且镜头体积轻巧安装在微单上风格比较统一。目前这些大光圈镜头的售价也相对较低,花费不多就可以获得大光圈带来的出众效果,还是比较推荐购买的,特别是大多数用户都会用微单相机拍摄人像。
不显眼的小巧扫街镜头
饼干镜头并不是某些特定焦段参数的产品,而是至镜头的体积比较迷你,就像一块圆形饼干一样。此类镜头为定焦产品,体积轻巧便携安装在同样小巧的微单上不显眼,特别适合当做挂机镜头扫街使用。而且此类镜头的价格也比较低廉,基本上都是在一千至两千元这个价格区间上。下面笔者就来给大家介绍几款有代表性的产品。
索尼E 16mm f2.8
索尼E 16mm f2.8就是一枚体积紧凑的饼干镜头,等效焦距是24mm是一款广角饼干镜头,厚度仅为22.5mm重量67g,金属外壳带来了很好的质感。用它外出扫街拍摄生活日常,不会造成周围人的反感,内部的步进马达也让对焦更安静和迅速。
奥林巴斯17mm f2.8
奥林巴斯17mm f2.8同样具备紧凑的结构,等效焦距是34mm,一般我们会将35mm定焦镜头称为人文之眼,因为很多优秀的纪实照片都是使用35mm镜头拍摄的,用这样焦段的镜头拍摄的照片就和人眼视角差不多,非常适合拍摄纪实、人文题材的照片。
富士的XF 27mm f2.8
富士的XF 27mm f2.8同样也是一款小巧精致的饼干定焦镜头,等效41mm焦距,拥有不错的光学素质和质感。与复古设计的富士X系列可换镜头相机搭配,风格上比较统一,也是很多文艺青年们钟爱的器材组合。
饼干镜头与同样便携的微单相机搭配,让你在外出创作时不会有负担。小巧的体积也让这款镜头不那么显眼,可以拍摄到更真实的影像。
拍摄静物和花卉的微距镜头
微距镜头可以提供1:1甚至更大的放大比率,在拍摄静物、花卉等题材时,可以更真实的还原事物原本的面貌,将事物的精彩细节呈现出来。目前在微单镜头领域,也有多款微距镜头可以供消费者们选择。
佳能EF-M 28mm f/3.5 IS STM
EF-M 28mm f/3.5 IS STM是佳能首款微单用微距镜头,除具有与一般微距镜头相同的约1倍的放大倍率外,还配备了超级微距模式,可提供约1.2倍的最大放大倍率,可将被摄体细微之处放大呈现。值得一提的是镜头前镜片周边集成了微距LED灯,且左、右两侧可单独开关、分别控制强弱,获得不同的照明效果。双重IS影像稳定器能够有效应对手抖动。镜头重量仅约130克,便于随身携带。目前这款微距镜头的售价是1800元。
奥林巴斯M ED 60mm f2.8 Macro
奥林巴斯M ED 60mm f2.8 Macro微距镜头,提供了1:1的放大倍率,最近拍摄距离是19mm,这款镜头可以在距离物体较远的位置进行拍摄,为构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和方便。防尘防水溅的能力,更好的保护镜头。镜身上的显示窗可以清晰指示拍摄距离和放大倍率,显著提高可视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当手动对焦时,可以预先估算对焦距离和放大倍率。这款微距镜头在电商网站上的报价是2999元,售价一直比较稳定。
索尼E 30mm f3.5微距镜头
索尼E 30mm f3.5微距镜头也拥有紧凑的机身设计以及1:1的放大倍率。目前的市场售价是1900元。
总结: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微单相机已经成为了相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与之配套的镜头产品也越来越丰富。长焦变焦、广角变焦、大变焦比镜头,以及大光圈、饼干以及微距镜头都一应俱全,消费者在使用上也不会陷入无镜可用的尴尬。此次推荐的产品还是针对普通消费者,那些质量高售价贵的产品笔者会另起篇幅介绍。
如果你想在市场上寻找尼康数码单反,你可以选择只购买机身或者购买套机。在你首次购机时,一般的预定模式都是搭配3倍光学变焦的套头,而尼康在销售这类镜头时,通常都会有其它几种焦距更长、及有其它特征的镜头供用户选择,许多相机经销商也都提供更大变焦比镜头和机身绑定销售的选择。
因为很多用户在一段时间内甚至是在机身的整个寿命时间里都会用到他们购买的第一支镜头,因此一开始就选好镜头就非常重要。在这组对比测试里我们检测了尼康数码单反的四支最受欢迎的套头。这四支镜头都是DX模式,这意味着他们适用于尼康任意一部数码单反,从D40到专业的D2X。而且他们都是AF-S镜头,这意味着他们搭载在最新的D40和D40X机身上时都能实现自动对焦。
DX 18-55mm Ⅱ和DX 18-70mm
根据焦距范围,这组测试最低端的就是和尼康D40数码单反配套的Nikkor DX 18-55mm Ⅱ。它是本次对比测试里最便宜的镜头,有基本的3倍光学变焦。其次是Nikkor DX 18-70mm——一支为尼康数码单反中端到高端用户提供了更好素质的广受欢迎的套头,它也是这四支镜头里最老的一款,但是它依然是和D80绑定销售时受欢迎的选择。
18-135mm和18-200mm VR
这组对比里的第三支镜头是作为D80的标准套头的Nikkor DX 18-135mm,当然现在它也和其它机身一起绑定。最后,我们再看一看Nikkor DX 18-200mm VR,事实上它并不是套头,但是许多经销商将它与尼康机身(包括D80和D200)绑定销售时,却受到了极大的欢迎。
很显然,这四支镜头变焦范围一支比一支的大,其中DX 18-200mm还植入了VR功能来降低机震。此外,他们在做工、对焦速度和光学表现上都有着很多不同。如果你正准备升级你现在的套头,或者购买新的机身和镜头的组合,在这组Nikkor镜头的对比测试中我们都会紧密测试和对比他们的表现,以帮助大家为你们的尼康数码单反挑选出最合适的镜头。
我们测试镜头用的相机为尼康D80,采用出场默认设置和最好JPGE画质,色彩空间为sRGB、自动白平衡、3D矩阵测光、锐度、对比、色彩、饱和度、颜色都设置为“NORMAL”,高ISO降噪也设置为“Normal”。这四支镜头的序列号分别为DX 18-55mm:2095691,DX 18-70mm:3599043,DX 18-135mm:2280910,DX 18-200:2666378。
设计
下面的图片从左至右分别是Nikkor DX 18-55mm Ⅱ、DX 18-70mm,DX 18-135mm和DX 18-200mm VR,他们的广角端都为18mm。从这个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除了18-55mm镜头,其余三支镜头镜身最短的时候都对应在18mm焦段。像许多其它18-55mm镜头一样,尼康18-55mm在变焦到广角端和长焦端时内镜筒都是伸出的,而镜头收到最短状态时,对应焦距大概在30mm左右。
四支镜头在广角端
当四者都收到最短时,他们各自的长度分别是Nikkor DX 18-55mm 2为74mm,DX 18-70mm为76mm,DX 18-135mm为87mm,而DX 18-200mm VR为97mm。他们各自的最大直径也分别为71mm、73mm、74mm和77mm,滤镜直径分别为52mm、67mm、67mm和72mm。
下图从左至右分别是这四支镜头位于他们的长焦端时的长度,现在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之间的不同。DX 18-55mm 2 就和它在广角端时一样只伸长了12mm。在第一组对比照中他们的尺寸看起来还是那么相似,但此时DX 18-70mm、DX 18-135mm和DX 18-200mm VR都伸出了两节镜筒,并各自分别伸长了26mm、59mm和65mm。更大的变焦范围也导致了镜身长度变化更大,DX 18-200 VR就比其它镜头显得没有优势。
四支镜头在长焦端
从重量上来说,尼康DX 18-55mm Ⅱ 毫不意外地以仅205g的重量成为四者中最轻的一个,DX 18-135mm以385g的重量位列其次,和其尺寸比起来它显得相当轻。多亏其更好的做工和稍大的光圈(这些后面将说到),DX 18-70mm以420g的重量成为第三轻的一个,最重的一支是DX 18-200mm VR,它以560g的重量而比其它三个引人注目得多,但在一般的使用中你并不会觉得太有负担。
除了最便宜的DX 18-55mm Ⅱ,其余镜头都配有遮光罩,对于较贵的DX 18-70mm和DX 18-200mm VR镜头,有遮光罩是理所当然的,但令我们高兴的是尼康为较便宜的DX 18-135mm也提供了遮光罩。值得一提的是佳能除了给它的专业“L”级镜头提供遮光罩外,其余镜头一律没有。
做工
从做工来看,DX 18-55mm Ⅱ又一次毫不意外地成为组中最差的一个,但应该说它并不比竞争对手的18-55mm套头更糟,甚至于一些人还认为它比包括佳能在内的许多其它厂商的18-55mm套头好点。
Nikkor DX 18-135mm的做工比DX 18-55mm Ⅱ好了一些,但是它仍然采用了塑料卡口,和后面提到的两款镜头比起来感觉相当轻。DX 18-70mm和DX 18-200mm VR的做工大致相似,看起来比DX 18-135mm有了显著提升。这两支镜头感觉很像高端产品,变焦环和对焦环的对焦手感很平滑。
然而我们要指出的是DX 18-200mm VR的物理设计可能导致一些问题,当镜筒缩回并朝下放置或者镜筒伸出朝上放置时,镜头会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滑动。当变焦到100mm左右的长度时,这种现象最明显。
对焦
在对焦这方面,四支镜头都配备了尼康的SWM超声波马达,在Nikkor术语里,这种技术被标识为“AF-S”,所有这种镜头都能在最新的D40和D40X机身上实现自动对焦。优质的DX 18-70mm和DX 18-200mm VR镜头配备超声波马达在期望之中,而在DX 18-135mm,特别是DX 18-55mm Ⅱ这种作为套头而设计的镜头上看到超声波马达却令人印象深刻。
SWM超声波马达能够让尼克尔镜头迅速宁静地对焦,然而测试中我们也注意到四者之间的不同。就像其价格和优质都在意料之中一样,DX 18-70mm和DX 18-200mm VR比其余两个便宜的套头对焦速度更快一点,而且两头镜身上都有距离标识窗。
如果从手动对焦来看,除了最便宜的DX 18-55mm Ⅱ,其余三支镜头都有明显的手动对焦环,而不用像18-55mm那样需要你去转动镜头前部。由于无论是手动还是自动对焦时前组镜片的转动肯定都会给用户使用滤镜带来麻烦,因此我们很高兴地告诉大家,这三支镜头的滤镜接环都不会随着对焦转动。
在你认为我们是在踩DX 18-55mm Ⅱ这支套头之前,有必要将它和佳能EF-S 18-55mm进行对比。两支镜头的镜头前组都会转动,但是尼克尔的对焦更为快速和宁静。佳能也许有一个拥有USM超声波马达版本的EF-S 18-55mm,但是至今为止那支头在日本之外作为套头还是很罕见,除非是特殊套机。在目前的套头里,尼克尔DX 18-55mm Ⅱ比它的主要对手要好得多,光学表现也令人可敬。
选择一款新镜头的主要原因是大家都喜欢更广的变焦范围。这四支镜头都提供了从广角到长焦的普通焦距范围。他们的广角端都从18mm开始,他们之间的主要不同在于他们的长焦端。
尼克尔DX 18-55mm Ⅱ、DX 18-70mm、DX 18-135mm和DX 18-200mm VR的最大等效焦距分别是83mm、105mm、203mm和300mm。显然,这在实际操作中会带来很大的不同,这一点等会我们会说明。但首先我们要比较每支镜头在广角端的覆盖面,虽然他们的最短焦距都是18mm(在尼康数码单反上等效于27mm),但在实际使用中还是会有轻微的不同。
在真实场景中对比他们的实际覆盖面时,我们用三脚架来确保相机位一致,并让每支镜头在很短的时间内分别拍摄了同一场景。下面的样张是各镜头在广角端所拍,图片尺寸被后期调整过。
左:DX 18-55mm Ⅱ,右:DX 18-70mm
左:DX 18-135mm,右:DX 18-200mm VR
上面的样片看起来可能都相同的,但是每张图片的原始尺寸经过检测,有一个不同是明显的:DX 18-55mm Ⅱ镜头在广角端比其余三支镜头抓捕的范围要小一些。尽管这是非常小的差别,并且也没人过度关心这个,但肯定的说,和佳能镜头在17mm端的差别比起来,这个差距小了很多。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各镜头在长焦端的覆盖面。和前面的做法一样,我们再次拍摄了各镜头长焦端的情况,下面的图片就是拍摄结果。图片尺寸依然做了处理。
上面的样照清楚的显示所覆盖的范围一个比一个小,从55mm到70mm可能还不太厉害,但在135mm时主体离得近了很多。DX 18-135mm比DX 18-55mm Ⅱ套头将物体放大了2倍多,实际上的灵活性也大得多。DX 18-200 VR的范围显然是四者中最小的。同时,我们将在下面测试它的VR防抖性能。
焦距之后,最重要的就是镜头的口径。除了DX 18-70mm其余三支镜头的最大光圈都是广角端F3.5,长焦端F5.6,这是相当普遍的,也没什么好特别抱怨的。DX 18-70mm在广角端最大光圈也为F3.5,但长焦端的最大光圈稍大,为F4.5,比其余三支镜头大约明亮了2/3,同时也出现了轻微的暗角。如果你真的很介意暗角的话,你可以换个角度想想它的大光圈带来的更快的快门速度。
尼克尔DX 18-200mm VR防抖性能
和其它几支镜头比起来,尼克尔DX 18-200mm的一个独特卖点是它使用了能够减低机震的VR防抖技术。DX 18-200mm是第一支装载了尼康最新的第二代防抖技术VR 2的镜头,根据尼康的解释,和之前的VR系统比起来,第二代防抖能够提供4档快门补偿,必须要说的是,佳能现在的“IS”系统也能提供3档快门补偿。如果拍摄要求你手持拍摄的快门速度低于平常的16倍的话,那么就需要起码4档补偿。
通过镜头侧面的VR开关键可以打开此功能,在半按快门时防抖功能开始工作。像其它有防抖功能的镜头一样,通过取景器我们能看到当稳定系统通过轻微地浮动稳定图像时的表现,这时会听到轻微的响动,而当释放快门后系统停止工作又会有一声轻微的响动,这时在取景器里面又能看到图像的晃动。镜身侧面还有另一个“Normal/Active”按键,后者仅仅纠正Y轴上的震动,一般用于追踪移动物体时拍摄,比如飞过的飞机或者跑步者。
为了用实际情况来说明VR的效果,我们展示了下面两张图,一张有VR一张没有、拍摄时使用200mm焦距,快门速度为1/15秒。我们将其从原图进行缩放,好处依然是明显的,就算观看100%原图时,有VR的图片还是极为锐利。注意,VR和其它防抖系统一样,不会凝固运动中的物体,因此木板下的跑步者在1/15s的快门速度下依然是模糊的,就算用VR actived也一样。
DX 18-200mm VR关闭防抖,焦距:200mm,ISO 100 快门:1/15s
DX 18-200mm VR开启防抖,焦距:200mm,ISO 100 快门:1/15s
考虑到该头的最长焦距等效于300mm,要拍到清晰的图片的一般要求是快门速度在1/300秒以上,根据尼康宣称的4档快门补偿来看,在1/15秒的时候是能够获得清晰的图片的。然而VR的效果也要因人和环境而异,不过这支镜头的表现还是令人印象深刻。
尼克尔DX 18-55mm VS 18-70mm VS 18-135mm VS 18-200mm+尼康D80室外场景PK
我们分别用这四支镜头拍摄了室外的同一场景,所有设置均为26mm,光圈:F8,ISO 100,最佳JPGE画质,所有图片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拍摄。
场景图,ISO 100 F8 1/200秒
下图从左至右分别是尼克尔18-55mm、18-70mm、18-135mm、18-200mm,原图大小为4.47MB,所截图分别是在100%原图上截取,其部位分别是左上、中心、右下。
从左至右分别是尼克尔18-55mm、18-70mm、18-135mm、18-200mm拍摄
在边缘部分我们没有发现四支镜头之间有什么明显区别,不论是在山脉的边缘、房屋还是树林区域,所有的图片的细节表现都很相似。在DX 18-135mm和DX 18-200mm的图片的某些部位可以看到轻微的色散现象,比如在第一组截图的山脉边缘和第三组的较低的树的边缘。但是这实在没什么好担心的。公平的说,每支镜头在焦距为26mm,光圈为F8时候的表现基本一样,不过在下页的实验室对比中镜头之间就有一些差别了。
分辨率测试图
为了测试和对比四支镜头与尼康D80搭配的解像力,我们拍摄了提高了的分辨率标板,并把焦距设置为35mm,光圈为F8。D80设置为光圈优先,Large Fine JPGE格式,其它参数都设置为Normal。
从原始大小截图,在Photoshop CS2中以高质量JPGE保存,并在这里以100%的形式展示。每个数值代表100lpph,也就是说,20就意味着分辨率为2000lpph。
35mm水平分辨率,左:DX 18-55mm Ⅱ,右:DX 18-70mm
35mm水平分辨率,左:DX 18-135mm,右:DX 18-200mm VR
从水平分辨率来看,DX 18-70mm边缘以2200lpph位列第一,然而,DX 18-55mm却令人意外的以2175lpph紧随其次,DX 18-135mm和DX 18-200mm都以2150lpph在其后。
35mm垂直分辨率,左:DX 18-55mm Ⅱ,右:DX 18-70mm
35mm垂直分辨率,左:DX 18-135mm,右:DX 18-200mm VR
再来看看垂直分辨率,DX 18-70mm再次以2200lpph成为第一,DX 18-55mm、DX 18-135和DX 18-200mm一样都为2150lpph。
虽然处于第一的DX 18-70mm和其余三支镜头之间的测试成绩有所差别,但是他们的分数相对紧密,这意味着他们谁都不会低于D80传感器的解像力。同时,我们还要注意DX 18-55mm在分辨率标板上的反差更为强烈。最后要提及的是,如果D80搭载50mm F1.8标头,其水平分辨率能够增加到2250lpph。
为了测试四支镜头搭配D80的边缘锐度,我们分别在每支镜头的广角和长焦段,并在各级光圈下拍摄了分辨率标板,D80的设置依然是光圈优先、Large Fine JPGE、其它设置都为Normal。
锐度测试
截取了100%原图的左下角部分,广角端后两张截图的范围要大一些是由于这两支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迫使我们从更远的地方拍摄导致的。
从左至右分别是尼克尔18-55mm、18-70mm、18-135mm、18-200mm
F3.5,18mm
F8,18mm
F16,18mm
在广角端光圈全开时,DX 18-55mm的锐度是四者中最弱的,不过DX 18-70mm也比它好不了多少。这两支镜头在18mm广角端都需要在F8以下的光圈才能获得边缘角落较锐利的表现,而DX 18-135mm和DX 18-200mm就要好得多。后两支镜头在边缘角落都存在色散,甚至收小光圈情况也依然,不过至少细节相对锐利。
从左至右分别是尼克尔18-55mm、18-70mm、18-135mm、18-200mm
长焦端最大光圈
长焦端F8
长焦端F16
在长焦端,DX 18-55mm却成为四者中最锐利的一个,不过这也是由于它的变焦范围是最短的一个。DX 18-70mm和DX 18-135mm的长焦端最大光圈下的边缘都不够锐,而考虑到DX 18-200mm的超大变焦范围,它的表现已是相当的好,同时,后三支镜头在大光圈下都有色散,随着光圈F值的增加,色散有所减轻,并且细节相对锐利。
紫边
紫边测试
为了测试由于镜头色散和传感器色彩干扰导致的紫边,我们分别拍摄了每支镜头在全开光圈下广角和长焦端的高反差标板,截图是从100%原图的左上角截取的。
从左至右分别是尼克尔18-55mm、18-70mm、18-135mm、18-200mm
18mm,F3.5
长焦端最大光圈
四支镜头的表现相近,无论是在广角还是长焦。其边缘都存在一点紫边。
近摄对比
为了对比四支镜头的近拍能力,我们在每支镜头的长焦端,近可能近地拍摄了一个板,黑色线之间的间隔为5mm,图片尺寸没有裁剪,因此在这个测试中的图比较小。
从左至右分别是尼克尔18-55mm、18-70mm、18-135mm、18-200mm
从左至右覆盖范围分别是:37×24mm、64×43mm、47×31mm、52×35mm
然而结果表明,四支镜头没有哪个能被视为“macro”镜头,表现最好的显然是DX 18-55mm,它能拍摄的最大范围为37X24mm,有趣的是这和佳能EF-S 18-55mm套头的表现相似,佳能这支套头在这样的测试中的结果比很多高级镜头还要好。
近摄能力其次较好的是DX 18-135mm,再其次是DX 18-200mm,最后才是DX 18-70mm。
广角畸变
我们为每支镜头拍摄了格子框来对比广角端的畸变,光圈设置为F8。所得图片经过Imatest软件分析处理以偏差值来表示。
从左至右分别是尼克尔18-55mm、18-70mm、18-135mm、18-200mm,18mm,F8
从左至右畸变量分别为:3.73%、5.02%、5.48%、5.26%
有意思的是,广角畸变最低的竟然是DX 18-55mm,剩下的三者都有明显的畸变,他们的偏差数值也大致相同,DX 18-135mm是最差的一个。
长焦畸变
我们以同样的方式来测试四支镜头的长焦畸变。光圈依然设置为F8。图片用软件用同一方法处理。
从左至右分别是尼克尔18-55mm、18-70mm、18-135mm、18-200mm,18mm,F8
从左至右畸变量分别为:0.21%、0.59%、1.78%、1.22%
长焦端的畸变测试表明,畸变最小的还是DX 18-55mm,虽然它有着不常见的轻微桶形畸变。其次,畸变较低的是DX 18-70mm,然而位于第三的DX 18-200mm和它之间的差别却相当大,DX 18-135mm和前两者的差距就更大了。事实上,DX 18-135mm无论是长焦还是广角端的畸变都是最严重的一个。同时,DX 18-135mm下面的样张也表现出 了明显的暗角,而且还是在光圈F8时。
边缘失光
广角
为了测试四支镜头的边缘失光现象,我们用一个过滤器让光线均匀分布在一个白色板上,并让四支镜头在广角端全开光圈时拍摄了此亮度均匀的白色板。图片经过Imatest软件分析处理,边缘失光的结果展示如下。百分数越高的表现越好。
从左至右分别是尼克尔18-55mm、18-70mm、18-135mm、18-200mm
边缘亮度与中心的百分比:从左至右分别为52.1%、41.5%、50.2%、62.2%
在18mm广角端全开光圈时,DX 18-70mm的边缘失光最为明显,其边缘亮度比DX 18-55mm和18-135mm差不多少了10%,而表现最好的是DX 18-200mm,考虑到它的变焦范围最长,它的结果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长焦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比较它们在长焦端的暗角,光圈设置和广角端一样。经过软件分析后我们可以看到,长焦端最大光圈下,边缘失光最严重的依然是DX 18-70mm,而DX 18-135mm刚好比它好一点。事实上,在前面的畸变测试中我们看到DX 18-135mm的暗角甚至在F8的时候都是相当明显。
从左至右分别是尼克尔18-55mm、18-70mm、18-135mm、18-200mm
边缘亮度与中心的百分比:从左至右分别为73.7%、55.4%、58.5%、73.4%
表现较好的是DX 18-55和DX 18-200mm,但他们都有明显的暗角。想到DX 18-200mm的11.1倍光学变焦范围,它的表现再次给了我们深刻的印象。
Nikkor DX 18-55mm Ⅱ
Nikkor DX 18-55mm Ⅱ是尼康最低端的套头,它的变焦范围是四者中最短的,做工也是最差的。同时它前组镜片的转动影响使用滤镜,也没有遮光罩。
Nikkor DX 18-55mm Ⅱ
然而,最重要的是,它实在是便宜,其光学素质好得令人惊讶,对焦也比传说中的佳能EF-S 18-55mm更快速安静。其余三支镜头更为高级是肯定的,但是如果如果的你的预算只允许你购买DX 18-55mm Ⅱ,你至少得到的是市场上最好的套头。如果尺寸和重量也是一个议题,那么它是四者中最小最轻的一支镜头也是值得一提的。
Nikkor DX 18-70mm
Nikkor DX 18-70mm比上面的套头焦距长了15mm,在每一个方面都有了提升:其做工和光学素质也更好,长焦端的最大光圈也更大,对焦速度快了一点点,前组镜片对焦时不会转动,并且它有遮光罩。
Nikkor DX 18-70mm
它是一个更高端的镜头,但是这也反应在它更高的价格上。如果你在寻找一个高端点的标准变焦镜头,但你又不愿花费更多的钱在有更大光圈的DX 17-55mm F2.8或者是焦距更长的有防抖功能的DX 18-200mm上,那么它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你要购买一个新的尼康机身,就寻找绑定了DX 18-70mm的套机,因为那样比单独购买他们要便宜一些。
优点:
1、比18-55mm的变焦范围更大
2、长焦端的最大光圈达到F4.5
3、比一般的套头做工更好
4、快速宁静的SWM马达对焦
缺点:
1、价格更贵
2、暗角严重
总分:77%(相对于Nikkor DX 18-55mm Ⅱ)
Nikkor DX 18-135mm
Nikkor DX 18-135mm是市场上焦距最长的官方发布的套头,其长焦几乎是18-55mm长焦端的2.5倍,这也表明它有更大的拍摄灵活性。然而它的做工和对焦速度还赶不上DX 18-70mm和DX 18-200mm,不过和DX 18-55mm比起来,它的这两方面又要好点。该头的前组镜片对焦时不转动,这对于使用滤镜的用户来说是个好消息,而且它一般都配有遮光罩。
Nikkor DX 18-135mm
然而并不是都是好消息,DX 18-135mm无论在广角还是长焦的畸变都很严重,长焦端的紫边也比较严重。像DX 18-55mm一样,它也是塑料卡口,而且在变焦到135mm时你还应该要注意到机震对拍摄的影响,要记得它并没有防抖功能。但是它在很多关键方面比DX 18-55mm优秀,如果以套机方式购买也显得更有性价比。
优点:
1、比标准套头有更长的焦距
2、比标准套头更好的做工
3、快速宁静的SWM马达对焦
4、提供遮光罩
缺点:
1、没有防抖,所以要注意135mm端防抖
2、畸变较严重
3、只和新的尼康机身捆绑售卖
4、没有18-200mm有竞争力
总分:83%(相对于Nikkor DX 18-55mm Ⅱ)
Nikkor DX 18-200mm VR
这支镜头是这组测试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镜头,事实上,它也是如今在销售的最受欢迎的镜头之一。它提供了11.1倍的光学变焦,多亏VR防震系统让它在各种状况下都可使用,它允许你将一般安全快门减低3到4档。它的做工和对焦速度与DX 18-70mm相当,位于其余两支镜头之上。该头前组镜片对焦不会转动,并且配有遮光罩。
Nikkor DX 18-200mm VR
这支镜头也是最重最大的一个,而且也最贵。它的最大光圈不是特别大,其镜筒在伸出后会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蠕动。在它受欢迎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它有着令人沮丧的缺点。
任何有这么大变焦比的镜头都不会比变焦范围小的一般镜头成像更好,然而公平的说,DX 18-200mm的表现确实非常不错。
优点:
1、11.1倍超大变焦比
2、VR防抖功能非常有效
3、快速宁静的SWM超声波马达对焦
4、内对焦有利于使用偏振镜
缺点:
1、比没有没有VR防抖的18-200mm贵了一倍
2、近摄能力不够强
3、比对手的同焦段镜头更重更大
总分:85%(相对于Nikkor DX 18-55mm Ⅱ)
相关问答
佳能EF-S18-55mmf/3.5-5.61人讨论1.8w次围观关注问题写回答讨论回答(1)j63ff5dac1先纠正一下那两个镜头不是送的是你花钱买的这俩镜头都是传说中的狗头.....
你好,说实话,在手机摄影时代,18-55mm或者18-135mm这样的镜头,已经基本上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当然,有一些拍摄需要,还是需要18-55mm或者18-135mm这样的镜头。...你...
前者是普通镜头,介于广角同标准焦段之间。后者是专业广角镜头,后者还有改良的二代产品。两者最大光圈和镜头口径不一样,后者老款同新款的口径也不一...
18-55这款镜头是浮动光圈,也就是说可以使用的最大光圈随焦段不同而不同。在18mm广角端的最大光圈是f3.5,在55mm焦距端的最大光圈是f5.6.所有比最大...
18-55mm和15-45mm的镜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长焦和广角端,简单说就是15-45更轻更小更注重广角,18-55对焦和远摄更好。在广角端的区别:1、在广角端15mm和18mm的...
焦段不一样,18-135,长焦端更长,说通俗点,拍的更远!前面的数字表示广角端焦段,后面数字表示长焦端的焦段!数字越小拍的范围越广,数字越大放大比越大,拍的...焦...
两款镜头价位都是700元左右。18-55可以用在基本的拍摄,尤其是家庭外出旅游,便携,也可用于入门。50mmf/1.8,,主要用于拍人像,大光圈,有良好的背景虚化效果。...
各品牌相机厂家都有18-55这款镜头,各厂家生产的18-55镜头大小不一样,滤镜口径也不一样。这焦段的变焦镜头一般都是比较低端的廉价镜头,以轻量化设计为主,定位...
两个镜头各有各的好处,主要看是拍摄哪些东西。1、变焦和定焦的区别18/55是变焦镜头,50f/1.8是定焦的镜头,这也是最本质的区别。2、使用的场景区别50f/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