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xinfoto
德国VS阿根廷,
在人类最顶尖的世界杯决赛的舞台上,
有一台小相机,在一堆长枪短炮之中,竟然无比夺目。
而且,这台相机仿佛拥有穿越一切禁区的特权。
在一堆粗暴急进的土炮群里,它彷如一位优雅的绅士,在最接近珍贵画面的地带闲庭信步。
此时我们不禁想到 Robert Capa 的名言:“如果你拍得不好,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
它是德国国家队随队摄影师使用的相机
——LEICA 徕卡 M系。
足球上,我应该算是一个偏执的德迷。
马特乌斯、克林斯曼、沃尔勒、布雷默的西德队1990在罗马问鼎;
时隔24年,终于又让我看见德国足球登上世界之巅。
在这段从男孩成长为男人的24年里,我逐渐发现,原来德国的相机、德国的镜头、德国的汽车……
几乎一切的 Made in Germany 都是如此迷人。
德国队随队摄影师用德国相机拍摄德国夺冠,这个画面,多么和谐。
而这台小小的 LEICA M,又是多么的优雅。
这种优雅,一下子让那些日本炮群、黑粗大、白粗大都显得“庸俗”了。
数码科技赐予相机无限可能:一亿像素也好、128点超高速自动对焦也好、20fps连拍也好、ISO 204800也好、变焦超方便也好、Photoshop超多新功能也好、修图APP超智能超强大也好……
对绝大多数的现代人来说,摄影是“任务”,要向模特“交货”,要向客户“交货”,要向上司“交货”,不难理解他们有多么渴求这些新科技。
但,作为德国队最重要的摄影师,在如此重要的场合,在如此珍贵的时刻,在“宁拍错,勿放过”的喧闹中,
他居然选择了:手动对焦、定焦、慢拍。
嗯,我想,这是因为他能把摄影从“任务”中超脱出来。
德国人懂得,摄影的本质,不是科技,不是任务。
用了三年 LEICA M6 后,我想要一部数码的 LEICA M-System。
M8,由于CCD小,视觉是1.3x的,从不喜欢换算(换算其实是一种损失),直接否决。
ME,外观不喜欢;
MM,不能拍彩色;
只有在 M9 和 M typ 240 中选了。
M9 和 M typ 240 的价格差不多(这是我一直觉得奇怪的地方),
基本选 M9 和 M typ 240 就是选CCD还是CMOS的问题。
其实也没犹豫多久,就决定了选CCD。
Leica M9 18MP Digital Range Finder Camera (Black, Body Only)
M9 是“非主流”,是“不将就”,是“坚持”。
M typ 240 呢,可以说是对M9的一种修正和完善,在向市场妥协后,选用了主流的CMOS,总体均衡,但也显得中庸了。
一句话,M typ 240的CMOS不够特别,但M9的CCD却是特别的。
从DC诞生时代玩起的玩家都知道,当年CCD的画质是吊打CMOS的。
那时候,相机都用CCD,几十块的摄像头才会用CMOS。
可以说,CCD就是我的初恋。
那个时候,ISO一般只有四档:50、100、200、400,却已经十分满足,出片无数,乐趣无穷。
抛开诸如CCD更有“徕卡味”、CCD开裂脱膜………的褒褒贬贬,
就说“不将就”。
与其选一块主流水平的CMOS,不如选当年的初恋。
钱得花得有点高度,都到这个份上了,买的不是相机,而是情怀吧。
想到这,就似乎回答了为什么 M9 和 M typ 240 价格差不多的问题。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还是有很多摄影师愿意选择 M9 多于 M typ 240 的。
于是,供求关系就决定了价格。
花重金把上世纪50年代的镜头精改成了带6bit的黄斑联动对焦,居然work!实在太难得了!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科技的高速发展,
昔日高贵的器材,如今逐渐飞入平常百姓家,玩摄影的门槛越来越低。
加上自媒体和后期傻瓜软件蓬勃发展,推波助澜,
如今的“摄影”、“后期”,可谓是零门槛。
别说小学毕业生也能当“摄影师”,
连狗也可以背着狗Pro出大片
结果,一方面是摄影相关的QQ群、贴吧日益火爆,全民皆摄影;
另一方面,则是影像价值的大幅贬值。
每一日,都有成亿上兆的照片在产生,摄影越来越cheap。
作为一门艺术,摄影并无绝对的评判标准,
而玩摄影的人,也是心态各不同,
器材党、糖水派、数毛党、键摄流、后期党……各种门派逐渐出现,无谓的争论也越来越多。
对于大步迈入小康,买了好相机好镜头,却苦于找不到东西拍的国人,
一般是这样玩摄影的:
以上场景是否似曾相识?
甚至,你是否还见过……
很多时候的“摄影”,不过就是围着一个摆设(人也好物也好),按下快门,然后修片各种套预设。
美图秀秀、美颜相机、化妆相机等一大批傻瓜化的修图软件、apps,也体现了当前摄影圈的价值取向。
美白、嫩肤、瘦脸、高鼻梁、大眼、袪黑眼圈、亮眼、微笑,1秒钟全智能一键美化。
一下子,“摄影师”、“模特”、“傻瓜软件”大量涌现,
AAA Vision、BBB Vision、XXX Vision……满眼皆是,如蛆虫一样,看见都想吐。
“Vision”这个词倒也确切表达了这个圈子的浮躁,
既是“Vision”,即是追求“视觉”。
就像电影业,追求视觉享受的大电影越来越多,
只是,你是否会感到,看的大片越多,却越会陷入一种审美疲劳的孤独之中。
摆拍越来越多,匠气越来越重,
质朴的、真纯的东西越来越少,
那种从照片最本质最本质的地方传达给观者的叫做“打动”的感觉,
成了真正稀缺的珍贵。
这也是徕卡摄影理念的可贵之处。
LEICA一直倡导真实摄影。
真实未必能成为传世经典,但不真实就肯定不能成为传世经典。
这种理念对我的摄影之路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好吧,装了这么久,也是时候来点实际的了
这就是那个上世纪50年代的老镜头在 LEICA M9 上的表现(光圈全开/F2),数毛党们是否会惊叹岁月依然有情
再来感受一下LEICA M9 CCD的味道(所谓的“胶片味”、“德味”),感受一下CCD对暗部的表达。P.S.谁说是眼药水我跟谁急!只有真实的泪才对得起LEICA的拍摄
现在,M9已经成为了我随身必带的相机,爱不释手。
我想,它会是我实现自己所追求的摄影价值的修炼路途中最亲密的伙伴。
在此,也恳请各路大神大仙对本屌多多指教多多提携。
最后,遵循行规,爆照自黑一张
CCD 开裂、腐蚀的问题一直是徕卡 M9、M9P、M-E、M Monochrom 用户的心头痛,尤其对大陆用户而言,即使可享受徕卡提供的 CCD 免费更换服务,但长达数月的修理时间依然给用户带来了许多不便。
在最新发布的官文中,徕卡表示将以“新一代传感器”更换出现问题的 CCD 传感器,从而一劳永逸地解决 CCD 问题。
关于这款新传感器,徕卡尚未提供任何信息。
对用户而言,M9、M9P、M-E、M Monochrom 能否继续保留 CCD 却是首要关心的问题,毕竟若更换成 CMOS 传感器,这几款相机就将失去它们最大的特色和魅力。
徕卡表示,新传感器已经进入最后的测试阶段,不日即将面世。
相关问答
徕卡是传统相机品牌,经典中的经典,无论品牌还是做工都比佳能、尼康要高档。徕卡品牌自古以来注重的是操作和成像素质。对于大多数色友来说属于奢侈品,梦寐以求...
我想买个徕卡旁轴当时就对M9印象比较深刻,请问这款相机还值得买吗?数码相机徕卡徕卡M91人讨论1313次围观关注问题写回答讨论回答(1)fishfish1599可以...
徕卡M9价格一直在5万左右,徕卡的镜头都是很好的,没有什么高低之分。徕卡官网自己搜。徕卡M9价格一直在5万左右,徕卡的镜头都是很好的,没有什么高低之分。徕...
徕卡的M10怎么样?和M9-p比较,ccd变成cmos了,还是徕卡吗?举报数码相机徕卡徕卡M101人讨论5.2w次围观关注问题写回答讨论回答(1)yuanzhangtongxue...
HUAWEIMate9采用了全金属机身和采用符合人体工学的背面弧度及四周圆角造型设计;颜色有香槟金、摩卡金、陶瓷白、月光银、苍穹灰、黑色、曜石黑、托帕蓝和玛...
说句实在话,想给自己的徕卡相机配个完善的镜头群并不是件容易事,一来可供选择的镜头实在太多了,林林总总的老镜新镜在准备不充分时就会挑花了眼;二来镜头的价...
配置方面,华为Mate9配备5.9寸超大1080P屏幕,辅以2.5D弧度玻璃。内部首发搭载麒麟960处理器。后置第二代与徕卡联合设计的双摄像头,1200万像素彩色加2000万像素...
发霉一般是相机存放不到位造成的,拍出来的照片有网状脉络、但是M9的CCD一般都是脱模的比较多,尤其是拍天空的时候,可以看到小黑点,我的相机就是脱模了,这是...
肯定是徕卡Xtyp113徕卡D-lux6其实也就算是一款胶片机,而且还是日本组装的,徕卡X是德国原厂组装,东西肯定不一样!肯定是徕卡Xtyp113徕卡D-lux6其实也就算是一...
谢谢邀请顶级相机和平常的相机主要的设计区别是运用侧重点不同。顶级相机侧重点是超高的可靠性和高速连拍性能。对像素的要求上是够用。因为如果像素过高,对...
作者:xinfoto
德国VS阿根廷,
在人类最顶尖的世界杯决赛的舞台上,
有一台小相机,在一堆长枪短炮之中,竟然无比夺目。
而且,这台相机仿佛拥有穿越一切禁区的特权。
在一堆粗暴急进的土炮群里,它彷如一位优雅的绅士,在最接近珍贵画面的地带闲庭信步。
此时我们不禁想到 Robert Capa 的名言:“如果你拍得不好,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
它是德国国家队随队摄影师使用的相机
——LEICA 徕卡 M系。
足球上,我应该算是一个偏执的德迷。
马特乌斯、克林斯曼、沃尔勒、布雷默的西德队1990在罗马问鼎;
时隔24年,终于又让我看见德国足球登上世界之巅。
在这段从男孩成长为男人的24年里,我逐渐发现,原来德国的相机、德国的镜头、德国的汽车……
几乎一切的 Made in Germany 都是如此迷人。
德国队随队摄影师用德国相机拍摄德国夺冠,这个画面,多么和谐。
而这台小小的 LEICA M,又是多么的优雅。
这种优雅,一下子让那些日本炮群、黑粗大、白粗大都显得“庸俗”了。
数码科技赐予相机无限可能:一亿像素也好、128点超高速自动对焦也好、20fps连拍也好、ISO 204800也好、变焦超方便也好、Photoshop超多新功能也好、修图APP超智能超强大也好……
对绝大多数的现代人来说,摄影是“任务”,要向模特“交货”,要向客户“交货”,要向上司“交货”,不难理解他们有多么渴求这些新科技。
但,作为德国队最重要的摄影师,在如此重要的场合,在如此珍贵的时刻,在“宁拍错,勿放过”的喧闹中,
他居然选择了:手动对焦、定焦、慢拍。
嗯,我想,这是因为他能把摄影从“任务”中超脱出来。
德国人懂得,摄影的本质,不是科技,不是任务。
用了三年 LEICA M6 后,我想要一部数码的 LEICA M-System。
M8,由于CCD小,视觉是1.3x的,从不喜欢换算(换算其实是一种损失),直接否决。
ME,外观不喜欢;
MM,不能拍彩色;
只有在 M9 和 M typ 240 中选了。
M9 和 M typ 240 的价格差不多(这是我一直觉得奇怪的地方),
基本选 M9 和 M typ 240 就是选CCD还是CMOS的问题。
其实也没犹豫多久,就决定了选CCD。
Leica M9 18MP Digital Range Finder Camera (Black, Body Only)
M9 是“非主流”,是“不将就”,是“坚持”。
M typ 240 呢,可以说是对M9的一种修正和完善,在向市场妥协后,选用了主流的CMOS,总体均衡,但也显得中庸了。
一句话,M typ 240的CMOS不够特别,但M9的CCD却是特别的。
从DC诞生时代玩起的玩家都知道,当年CCD的画质是吊打CMOS的。
那时候,相机都用CCD,几十块的摄像头才会用CMOS。
可以说,CCD就是我的初恋。
那个时候,ISO一般只有四档:50、100、200、400,却已经十分满足,出片无数,乐趣无穷。
抛开诸如CCD更有“徕卡味”、CCD开裂脱膜………的褒褒贬贬,
就说“不将就”。
与其选一块主流水平的CMOS,不如选当年的初恋。
钱得花得有点高度,都到这个份上了,买的不是相机,而是情怀吧。
想到这,就似乎回答了为什么 M9 和 M typ 240 价格差不多的问题。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还是有很多摄影师愿意选择 M9 多于 M typ 240 的。
于是,供求关系就决定了价格。
花重金把上世纪50年代的镜头精改成了带6bit的黄斑联动对焦,居然work!实在太难得了!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科技的高速发展,
昔日高贵的器材,如今逐渐飞入平常百姓家,玩摄影的门槛越来越低。
加上自媒体和后期傻瓜软件蓬勃发展,推波助澜,
如今的“摄影”、“后期”,可谓是零门槛。
别说小学毕业生也能当“摄影师”,
连狗也可以背着狗Pro出大片
结果,一方面是摄影相关的QQ群、贴吧日益火爆,全民皆摄影;
另一方面,则是影像价值的大幅贬值。
每一日,都有成亿上兆的照片在产生,摄影越来越cheap。
作为一门艺术,摄影并无绝对的评判标准,
而玩摄影的人,也是心态各不同,
器材党、糖水派、数毛党、键摄流、后期党……各种门派逐渐出现,无谓的争论也越来越多。
对于大步迈入小康,买了好相机好镜头,却苦于找不到东西拍的国人,
一般是这样玩摄影的:
以上场景是否似曾相识?
甚至,你是否还见过……
很多时候的“摄影”,不过就是围着一个摆设(人也好物也好),按下快门,然后修片各种套预设。
美图秀秀、美颜相机、化妆相机等一大批傻瓜化的修图软件、apps,也体现了当前摄影圈的价值取向。
美白、嫩肤、瘦脸、高鼻梁、大眼、袪黑眼圈、亮眼、微笑,1秒钟全智能一键美化。
一下子,“摄影师”、“模特”、“傻瓜软件”大量涌现,
AAA Vision、BBB Vision、XXX Vision……满眼皆是,如蛆虫一样,看见都想吐。
“Vision”这个词倒也确切表达了这个圈子的浮躁,
既是“Vision”,即是追求“视觉”。
就像电影业,追求视觉享受的大电影越来越多,
只是,你是否会感到,看的大片越多,却越会陷入一种审美疲劳的孤独之中。
摆拍越来越多,匠气越来越重,
质朴的、真纯的东西越来越少,
那种从照片最本质最本质的地方传达给观者的叫做“打动”的感觉,
成了真正稀缺的珍贵。
这也是徕卡摄影理念的可贵之处。
LEICA一直倡导真实摄影。
真实未必能成为传世经典,但不真实就肯定不能成为传世经典。
这种理念对我的摄影之路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好吧,装了这么久,也是时候来点实际的了
这就是那个上世纪50年代的老镜头在 LEICA M9 上的表现(光圈全开/F2),数毛党们是否会惊叹岁月依然有情
再来感受一下LEICA M9 CCD的味道(所谓的“胶片味”、“德味”),感受一下CCD对暗部的表达。P.S.谁说是眼药水我跟谁急!只有真实的泪才对得起LEICA的拍摄
现在,M9已经成为了我随身必带的相机,爱不释手。
我想,它会是我实现自己所追求的摄影价值的修炼路途中最亲密的伙伴。
在此,也恳请各路大神大仙对本屌多多指教多多提携。
最后,遵循行规,爆照自黑一张
CCD 开裂、腐蚀的问题一直是徕卡 M9、M9P、M-E、M Monochrom 用户的心头痛,尤其对大陆用户而言,即使可享受徕卡提供的 CCD 免费更换服务,但长达数月的修理时间依然给用户带来了许多不便。
在最新发布的官文中,徕卡表示将以“新一代传感器”更换出现问题的 CCD 传感器,从而一劳永逸地解决 CCD 问题。
关于这款新传感器,徕卡尚未提供任何信息。
对用户而言,M9、M9P、M-E、M Monochrom 能否继续保留 CCD 却是首要关心的问题,毕竟若更换成 CMOS 传感器,这几款相机就将失去它们最大的特色和魅力。
徕卡表示,新传感器已经进入最后的测试阶段,不日即将面世。
相关问答
徕卡是传统相机品牌,经典中的经典,无论品牌还是做工都比佳能、尼康要高档。徕卡品牌自古以来注重的是操作和成像素质。对于大多数色友来说属于奢侈品,梦寐以求...
M9最大的特色就是开始搭载了36x24mm的全尺寸CCD传感器,有效像素为1800万,采用6.8x6.8微米的像素间距,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这种CCD传感器并不具备低通滤镜。因...
M9—M9P—M240—M240P(MP),可见MP是M9之后第三款产品,如果以代制衡量则是M9之后第三代产品。M9、M9P用的CCD成像,M240、M240P(MP)用的CMOS成像,成像之间......
这张照片是我背着LeicaQ。我用过M9、ME和现在的LeicaQ,我觉得M9、ME完全是一回事,只是在ME比M9插口少点,一些可有可无的功能少一点点,甚至ME拍出来的照片...L...
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1.机身尺寸。ME机身更加紧凑轻便,外观也更加简洁。而M9机身尺寸较大,细节也较为复杂,拍摄时手感会更加稳定。2.图像传感器。ME使...
实用性和经典程度来说M9好一些,毕竟M9才是徕卡推出的第一款旁轴全画幅相机,M9-P只不过是换了一个蓝宝石的液晶屏,并且取消了M9正面的可乐标!实际没有太大的改...
做工极其精良,画质很好(只要你会摄影),有条件地使用它,而不是全天候。刚入手有这些体会,待补充。缺点从液晶屏上看不出拍摄细节,只能看个大概。做工极其精...
余承东是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他在2019年发布了华为Mate30系列手机,其中包括华为Mate30和华为Mate30Pro。这两款手机采用了华为自家研发的麒麟990芯片,具备...
徕卡m9上市日期:2009年。徕卡M9是徕卡首款全画幅旁轴相机,采用了35.8×23.9mm画幅1800万像素的CCD传感器,使用一块2.5英寸约23万像素的LCD显示屏,相机感光度...
MD卡口的美能达镜头只能用在老式的美能达和国产海鸥胶片相机上,美能达相机自α系列胶片单反开始更改了镜头卡口为MA卡口(α卡口),以适应自动对焦镜头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