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Walkman系列诞生40周年,也是
随身听诞生的40周年 。习惯了云音乐会员 的我们可能很难再想起,从随身听里挑出绞了的磁带,这事儿能有多烦人。在海外流行文化中,Walkman改变了几代人的娱乐方式。但这个欧美日韩的流行文化符号,却并不是80、90后记忆的全部。 中国人的听歌历史,不光被远隔万里的商业战争所左右,还在这片土地上,生长出了自己的独有的特殊产物。
别误会,尽管Sony是无可争议的随身听之王,但你记忆中的录音带,其实是飞利浦 公司发明的。
磁带存储本身并不是一个新点子。以开盘机为代表的“磁带录音机”,早在二战时期就被德国人搞了出来。在后来通行的磁带格式诞生之前,唱片巨头美国胜利公司,也比飞利浦更早发明出了“盒式磁带”。 就连播放时长都很接近,只是体积大得多。
直到1962年,飞利浦才发明出了后来为人熟知的“卡式录音带” ,并同步推出了第一台录放机。但不知怎地,索尼居然成功说服了飞利浦,让后者放弃了躺在家里收权利金的想法。飞利浦最终免费开放了卡式录音带的使用授权。 这种结构紧凑,录音长度合理,音质还不算太差的格式,成为了我们今日所熟知的录音卡带。
可随身听的出现,比卡带足足晚了17年。
1979年7月,索尼推出了TPS-L2,也就是初代Walkman。 对今天的读者来说,“星爵的随身听” 这个身份,大概更为人熟知。除了播放、快进/倒带这种基础功能外,索尼还为它添加了一个橙色的按钮。按下去即可让它切换到内置麦克风收音模式,听者不必摘下耳机,也可同旁人交谈。 这个酷炫的设计,不仅在当时独树一帜,即使是后续的诸多模仿者中,也鲜有产品学到。
好玩的是,第一批生产的TPS-L2,舱盖上印的并不是Walkman字样,而是Stereo(立体声)。当时它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商品名,叫法乱七八糟。Walkman这个名字,直到1980年底才被统一下来,印到仓盖上去。
Walkman系列的爆红之路开始了。据事后统计,Walkman第一年卖掉了100万台,前十年的销量累计到了5000万台,而仅仅三年后,这个数字就变成了1个亿。 在1979-1999年间,索尼的Walkman,加上松下、爱华、夏普等跟进的日系厂商,几乎是躺着卖了20年。
随身听也不断进化细分。高端产品不仅在音质方面大为进化,功能和设计也都令人叹为观止。比如上面这台爱华 HS-P02 ,带有自动翻面 和杜比降噪 功能,侧边按钮还可以快速定位到每首歌的开始处,不用随缘倒带 ,堪称随身听时代的一大黑科技。
当然索尼自己玩的更High,什么防水机身、双卡槽、太阳能供电 ……机身也被压缩的极小,最夸张的WM-20播放器,已经跟磁带盒本身差不多大了。
唯一的问题是,他们对当时的国内大众来说实在是太贵。 即使是相对廉价的后期产品,也要接近22000日元左右,按当时汇率约合人民币1800块 ,高端型号甚至能再涨一倍。这些动不动就要干掉普通人几个月工资的产品,注定只能是土豪的玩具。
要让随身听成为街头流行,还是得靠山寨的力量。
随身听本身的技术并不复杂,仿制起来也很容易。但为了节约成本,国产随身听大多都是塑料外壳的“傻大个”,远远不如进口品牌来得精致。降噪措施和音效几乎没有,时不时还会绞带 。最麻烦的是电池也不耐用。把5号电池抠出来,用牙咬两下再放回去 ,估计是不少人都用过的应急技巧。
那时候的国产随身听鱼龙混杂,今天还能留下名字的,大概只有雷登 、金业 等少数几个。好笑的是,雷登的英文商标,用的居然是日语“おはよう”的错拼 ,这个小细节,大概也能反映出当时厂方的某种心态。
它们唯一的优势是价格便宜。 国产版本的随身听,价格往往只有进口品牌的三分之一甚至更低。到了生命末期,有些山寨随身听甚至能达到2位数的超低价。即使是县城的小文具店,也能在货架摆上几台。
如果说80年代的音乐记忆,还跟日本厂商分不开的话,90后很多人的第一款磁带机,恐怕还得感谢一位中国人。1991年,中国机电专家钟道隆少将,发明了“计算机语言学习机”。
在原来磁带机的基础上,增加了处理器和存储芯片,可以不断重复录音中的关键部分,而无需反复倒带重听。还可以反复对比播放磁带录音和用户读音,让使用者不断改进、模仿。
没错,“人类本质”复读机,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中国发明。为了让更多人学好英语,钟少将后来将专利公开,无偿授权给大众使用。 而各种价格低廉的复读机,也因此成了不少90后的第一台播放器。
钟老先生大概没想到,自己的发明,最后会以一个段子的形式保存到今天。而从复读机到小霸王,借着学英语的名义夹带娱乐,大概是这代人某种意义上的共同记忆。
时间很快来到了2000年附近,乔布斯就要展示那个神奇的白色砖块。在万物皆可数字化的千禧年里,英语教材附送的课文磁带,即将成为模拟时代留下的最后一丝残响。
索尼大概做梦也没想到,埋葬随身听时代的iPod,起源于东芝实验室里的一个不知用途的发明。
2001年6月,苹果和东芝的人坐在一起开了场例会。会议结束后,东芝的工程师们提到了一件小事: 他们试制成功了5GB、硬币大小的微硬盘 ,但并不知道能拿来干什么。主导iPod开发工作的鲁宾斯坦立刻意识到了它的潜力:有了它,iPod就能把1000首歌塞进口袋。
东芝研发的这块微硬盘,令后来的iPod容量远远超过了当时的竞争对手。巨大的容量,加上易于使用的操控方式,让这款售价高达399美元的播放器一炮而红。磁带机,准确来说,是一切需要插入介质才能听歌的随身听,都被iPod掀起的潮流迅速埋葬了。
历史的有趣往往在于分叉之处。事实上,索尼并非对数字化趋势毫无知觉,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是先驱。
早在1987年,技术力旺盛的索尼就以磁带为介质,做出了数字形式存储的DAT格式磁带。 它能以16bit,44.1/48/32KHz的规格记录音频,音质甚至比后来的CD还高。
可惜,因为价格过于高昂,DAT在民用市场上的推广工作几乎失败。但它的高音质,和可以无损拷贝的特性,却深受各路专业人士的喜爱。DAT的后续发展日趋专业化,最终成为了不少音频制作中的母带标准。
除了小众的DAT,索尼还曾大力开发以CD和MD为载体的随身听。 尽管最终仍然没能抵抗住iPod为首的闪存播放器的冲击,但却诞生出了MZ-E10和Q017-MD1,这两款Walkman工业设计史上的巅峰之作。
MZ-E10于2002年发布,是索尼MD播放器的10周年纪念作品,整机用镁合金压铸而成 ,比两块MD盘叠在一起还要小,只有55g,是当时最轻薄的MD单放机。 直到04年2月,记录才被松下的MJ97所打破。
在此基础上,更夸张的Q017-MD1通体换用了钯银合金,就连线控都不例外。 如果愿意加钱,甚至还可以给外壳镀金 。索尼在宣传材料中不无得意地写到,钯银合金及S形曲线的设计,可以“忠实地再现效果图般美丽的外表” 。即使在14年后的今天隔着屏幕,也依然能感受到这款产品的逼人贵气。
当然……同样逼人的还有价格。 这款Q017-MD1于2005年发布,预定报价高达189000日元,合人民币14400元。 如果要镀金,还要再额外支出5600块。不管在当时还是现在,花2万块钱买一台电子设备,可都是结结实实的一笔巨款。
CD和MD播放器,在国内的流行时间似乎并不长。他们还没来得及在国内站稳脚跟,就在MP3的大潮下迅速垮塌了。但进入MP3时代,Walkman依旧贡献了不少经典设计:
(索尼 NW-M505 “口红”)
(索尼 NW-S703F “鱼雷”)
(索尼 NW-E403 “香水瓶”)
这些设计水准极高的产品,成了不少索粉在MP3时代的经典回忆。不过跟随身听时代一样,MP3的真正普及,还得等到国产出手。
跟随身听时代一样,国内厂商的介入,让MP3的价格经历了从2000到200的断崖式暴跌。在索尼的高端产品依然卖到接近2000元的时代,国产MP3不仅开始配备彩屏,价格也只有索尼的4分之1。这些产品音质上或许尚有差距,但总算摆脱了粗制滥造,开始有了自己的品牌,朝着本土的方向迅速生长。
2005-07年间,MP3的洗牌速度令人瞠目结舌。2005年,128M的MP3还能卖到500左右的中高价位,等到2007年,同价位的国产货,已经换上了一水的2吋TFT。 而之前128M的播放器,已经沦为了78块的清仓货。
魅族的miniplayer大概算得上MP3中后期的国产翘楚。 尽管白色正脸+金属后壳有模仿iPod之嫌,但这时候的国产MP3已经开始朝着视频方向进化。魅族给Miniplayer塞进了一块2.4英寸的彩屏,还能看特定格式的视频。不差的外观加上当时算是全面的功能,让它成了不少老魅友心中的经典之作。
更多人有印象的,大概是电脑城里铺天盖地的蓝魔、纽曼和台电。 这些播放器多数都长得差不多,最开始是镀铬的塑料按钮,后来换成了看着挺酷的电容触摸按键,送的耳机也大多是能响而已的廉价货。但跟时不时绞带的随身听相比,没有多少机械结构的MP3,已经算稳定许多了。
跟MP3一起扩张的,还有拨号上网。尽管网费和电脑仍然不便宜,但百度MP3+迅雷这对黄金组合,迅速取代了曾经的盗版带和打口碟。 即使家里没网,绝大多数柜台也能代为下载,按曲或者容量收费。5块钱拷满2G的MP3,大概是许多人的第一次“内容付费”经历。
当然,这些歌基本全是盗版产物。 索尼曾经迟迟不肯放弃CD和MD这些存储载体,也正是出于对盗版泛滥的极大担忧。
当年MP3的厂牌们如今去向不一。OPPO今天已经成为国产手机翘楚,魅族则在Others类别中苦苦挣扎。曾经铺天盖地的台电依然占据着电脑城,出品的充电宝和U盘随处可见。蓝魔曾经也想转型手机,结果却连第一关都没能挺过,官方微博永远停在了2016年。
(蓝魔的最后一条微博)
MP3的繁荣和没落,都与芯片有关: 2006年开始,瑞芯微、全志、君正等国产MP3方案逐渐成熟,国产MP3的价格也一落千丈,成了几乎人手一个的随身玩具。
而更早的2004年,MTK成功开发出带有解码功能的芯片,山寨机从此也能兼作随身听。 这个功能甚至比iPhone和索尼的Walkman 手机都早。再过3年,iPhone第一代上市销售。这既是如今智能机的诞生原点,也是MP3时代丧钟敲响的时刻。
卡式录音带这个名字,并不是因为磁带本身的薄厚大小像张卡片。而是来自于飞利浦公司一开始,为它注册的“Compact Cassette”商标。卡带/卡式带,其实是“Cassette”的音译。
这可能有点硬扯,但“卡带”这个名字,像极了中国人的听歌史:尽管多数人对此毫无知觉,但外界环境的每一次震动,都在这里留下了涟漪。这些影响彼此碰撞、融合,最后生长出属于每一个人的本土记忆。
这两年似乎流行怀旧 ,不仅黑胶唱机重新走入了大众视野,磁带的销量居然也有所回升。海内外相继出现了几款设计优秀的随身听产品,想要把属于过去的那份仪式感重新找回。
随身听出生40年了,你的那台还在吗?
2006年,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就想买个MP3,因为工作关系总是一个人在户外活动,非常无聊,用的手机还是飞利浦9@9+,没有MP3、拍照功能,唯一优点就是电话不多的我充一次电能用,不像现在的手机,充一次电能用一天就thank goodness了,更别说出去玩你还敢随意听歌随意拍照了,除非你愿意再额外带一个移动电源。
在这之前我经常听的还是放磁带的随身听,如果用一个月的工资去买一个便携CD机或MD还真有点舍不得,因为买到手之后还要买碟,当时一本正版简装版CD也要30块(这个价格到现在几乎没变)
恰巧那个时候相对笨重的随着随身听、CD机、MD机已经有逐渐淘汰的趋势,MP3厂家遍地开花,于是经同事指点买了一款256M的魅族MP3(那时候的魅族还是家MP3公司)用了大半年,最后插在办公室电脑充电的时候被干活的工人偷了
后来换了有MP3功能的手机也就没在关注MP3,直到有一天偶然在网上看到了索尼的“香水瓶”,才知道原来世上还有这么漂亮的东西,可是价格近千元,一咬牙一跺脚还是没狠下心买,不过自己安慰自己等每月工资到xxxx就买。
索尼“香水瓶”
索尼“音乐棒”
索尼“鱼雷”
又过了很久,这个系列出了“音乐棒”、“鱼雷”也没在关注,只是偶尔看到这方面的消息会去看看测评,了解下过过瘾。
直到去年我的三星MP3电池不耐用了,才想起给自己选一款曾经的“香水瓶”系列,然而只能去X宝淘二手了,还有很多是翻新的,价格感人,不好分辨。
索性去索尼专卖店逛逛,没想到这个系列的MP3还在出,只是如今的索尼已经不是曾经那个索尼了,看看这设计感觉有些退步,也许是回归传统吧
支持NFC和蓝牙,放在支持NFC的音箱上可以直接播放里面的音乐,与手机配对可以接打电话,可以通过蓝牙听手机里音乐(音质有所下降)最重要的是原配了一款降噪耳机
今年三月买的,还好有个留盒子的习惯能给大家看下全家福(还有一根黑色数据线在家用来给安卓手机充电了,通用的接口),现在算是一个伪开箱了,下面是店里给开的发票和销售凭证
买的那天店内有活动便宜了100
这个系列的MP3十年前的价格比这个还贵
背面,马来西亚产
侧面控制区
另一面walkman Logo
顶部耳机孔
充电口,充一次电每天听2小时,能坚持5天左右
正面据说是铝合金的,摸起来凉凉的
这是个旋钮,可以快进快退选择下一首
手感一般,旋起来松松垮垮的
旋钮可以拔出来
附带的降噪耳机,大概原理是耳机内部存在一个微小的麦克风来监听外部噪音,通过电子电路的采样与处理,可产生一个相反声波回放以消除噪音,这样在嘈杂的环境中戴上它听音乐,几乎听不到外界噪音
有了它,长途旅行,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手机没电了,戴上它,整个世界都安静了。
纵然时光荏苒,奈何情怀依旧
伪开箱结束
大家平时买的板子、电子产品什么的,如果方便欢迎拍些照片来论坛晒个开箱
以上图文内容均是EEWORLD论坛网友:eric_wang 原创,在此感谢。
欢迎微博@EEWORLD
如果你也写过此类原创干货请关注微信公众号:EEWORLD(电子工程世界)回复“投稿”, 也可将你的原创发至: bbs_service@eeworld.com.cn,一经入选,我们将帮你登上头条!
与更多行业内网友进行交流请登陆EEWORLD论坛。
相关问答
ZOL问答MP3问题详情电脑版首页资讯查报价排行榜问答论坛应用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218167©2024中关村在线版权所有京ICP备14061128号....
具体是这样的必须要通过SonicStage传歌,首先从网上把歌下好,再把SonicStage打开,把你下好的歌曲倒入,(按Ctrl+O)就可以了,之后把你的Mp3与电脑连接好,等一下你点...
看你对音乐的需要咯,有段时间我在班车上听音乐,一个带降噪功能的MP3就能远离车上的喧嚣……至于索尼高端的mp3用过ZX2.我个人感觉没有想象的那样音质提升…估...
区别一:外观。区别二:功能。区别3!最重要的一个。解码芯片:E500系列用的是:CXR704060(本人拆机看的)e70用的也是一样的芯片。S700系列用的是:CXD509...
除了sony别品牌有音质确实好也行.另多都停产了,要买买MP3索尼1人讨论322次围观关注问题写回答讨论回答(1)dpva578878流行摇滚类古典类两极端当看LZ流...
要让Sony自带的音乐播放器显示歌词,需要将歌词文件命名为与音乐文件相同的文件名,并在文件后缀名中加入“.lrc”。例如,如果音乐文件名为“song.mp3”,则歌词...
SONY的文件管理方式不一样,是以歌手,专集,流派等等来分类的,所以建议在传输之前先设置好MP3的歌手,名字,专集等等信息(单击文件-右键-属性)用Sonicstage传输的...
我的话肯定是喜欢CD机的音质的,不过CD机是放光盘的就很麻烦。所以还要考虑便携的话就选随身听我的话肯定是喜欢CD机的音质的,不过CD机是放光盘的就很麻烦。所...
优点:相较于mp3,AAC格式的音质更佳,文件更小。不足:AAC属于有损压缩的格式,与时下流行的APE、FLAC等无损格式相比音质存在“本质上”的差距。加之,传输速...
求亲们介绍好看又音质好的索尼MP3,A8系列好像没有XK好啊,,然后不要D50了那货不是MP3也贵。MP3索尼2人讨论2010次围观关注问题写回答讨论回答(2)gki2911...